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为探索乡村环境秩序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新格局,缩短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差距,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南京市高淳区城管局率先在漆桥街道茅山村探索执法力量下沉乡村路径,通过“党建+执法力量进乡村”的强大合力,真正走进百姓家,切实解决群众需求。
乡村环境秩序治理转型 探索农村治理新路径
高淳区漆桥街道茅山村原来整体人口较少,乡村环境秩序管理面临的压力也小,在村委、街道的管理下,茅山村整体人居环境较为优越。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发展,村里旅游业、农家乐、休闲民宿产业的兴旺,乡村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给乡村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村民生活体验感有所下降。以前单纯依靠村民自治的乡村环境秩序管理模式遭遇新的挑战,乡村环境管理也面临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急需转变工作方式。
党建+执法力量进乡村 深入推进乡村环境秩序整治
为解决茅山村农村治理困难、深入推进乡村环境秩序整治,以“环境美”赋能“乡村兴”,高淳区城管局联合漆桥街道安排执法力量下沉乡村,以“党建+”打造农村治理新路径。
建立下沉机制。高淳区漆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执法力量”进基层,派驻执法队员下沉到茅山村,驻点履行乡村环境秩序治理职能。与茅山村委协商,编制乡村环境秩序治理工作指引,将精细化管理服务意识覆盖至乡村。建立健全乡村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室建设规范,将工作室建在茅山村委,针对茅山村的实际情况动态扩充完善日常考勤、巡查检查、协调服务、跟踪问效等工作制度,充实“执法力量进乡村”工作的制度支撑体系。
完善工作程序。下沉执法力量严格落实乡村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室各项工作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下沉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优化工作重点,协调解决茅山村委在村居环境、停车秩序、绿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秩序管理问题。
解决群众诉求。下沉队员积极参与茅山村委工作例会,通过日常巡查上门、微信群等沟通方式倾听村民的诉求,加强沟通联系,共同研究、共同推进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停车管理等紧贴民生的热难点问题。
探索乡村环境秩序服务管理新模式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理的成效好不好,群众的评价是“标尺”。高淳区城管局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执法水平,强力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实干为民,以茅山村为典型,积极探索性研究乡村环境秩序服务管理新模式。
自高淳区城管局执法力量下沉茅山村以来,执法队员始终以服务为先,积极践行“721工作法”,着力打造“人民满意”城管队伍,实现从“群众跑腿”到“外送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变。
探索实现“执法+网格=村委”。执法队员借助网格化平台优势,建立乡村治理志愿服务队,将执法融入网格,协助茅山村委协助茅山村委建立系统的村居容貌及秩序管理体系,打通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延伸至乡村的“神经末梢”。
高淳区城管局通过“党建+执法力量进乡村”赋能乡村环境秩序治理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现状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下一阶段,高淳区城管局将把试点成效覆盖至全域,积极组织执法力量下沉基层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图文/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