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06-16 16:08:04| 来源:中国网·美丽如皋|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当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正用行动践行着如皋治沙精神,合力把敢于担当、勤于实干、勇于作为的作风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网·美丽如皋讯 1971年2月,在中共如皋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县委正式将“一年削平高沙土,二年实现‘旱改水’,三年建成大寨县”的奋斗目标写入党代会决议,一场集中全县人力、物力的治沙改土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原柴湾、戴庄、袁桥等地区,即如今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所在地区的百姓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平沙土、挖河道、建良田运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皋治沙精神在这片热土上代代传承。

  削平高沙土 实现河网化

  仲夏,走进城北街道的一处农家小院,75岁的韩忠良正在自家田地里精心侍弄着他的玉米苗。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韩忠良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这里,埋藏着属于他的青春和过往。“那时候,我带的治沙队在整个何庄都是出名的。开大会,我上去介绍经验,一天挑了18立方米的沙土,只要上面一声号召,我们保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韩忠良说,治沙改土那段日子,清晨4点半,队里就吹起床号,大伙儿喝完粥就往工地上跑,天亮赶到工地,6点左右就开始干活儿。

  “肩挑、车推,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改土,也改命。”如今的韩忠良,头发半白,干起活儿来依旧麻利。韩忠良家中至今还保存着用来挑土的扁担和簸箕,“每一担装的土都不少于75公斤,两个肩膀都挑肿了。白天干累了,晚上就看电影,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动力。”苦中有乐、心中有光,从18岁到33岁,韩忠良带领乡亲们平整土地、开挖河道,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希望和荣光。他所在的何庄六大队成为了全县平整高沙土、实行河网化的典型。

  典型的树立,离不开当年的高土测量师张松山。今年85岁的张松山说:“当年的测绘可是个细致活儿,得把上百个土地高度的点数加起来,算出一个平均数,大家才好施工。”没有仪器,张松山带领大家自制土仪器。“80厘米见方的架子,4个角落各装一个小瓶子,然后往里面灌水。找到水平,来决定下挖还是填土,说来也怪,这个方法出奇地准。”如今张松山身体硬朗,思路清晰,他随身带着智能手机,关注着身边小事、国家大事,“我们吃过苦的,希望后辈们能多享享福。”

  人不负土地,土地也定不负人,在数辈人的艰苦奋斗下,如今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路通渠连、阡陌纵横。“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现在每亩地的投入已经达到3500元。”城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丁建龙介绍,“城北街道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0%以上,收益也大幅增加。路好走了,水系畅通了,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农业调结构 产业来增收

  老一辈人通过治沙改土彻底改变了土地贫瘠的面貌,为后辈建设高标准农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如皋治沙精神正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不断地生长绵延。

  6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位于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的客来花卉基地这几天分外忙碌,工人们在田间分枝、拔草。71岁的陈国芳动作迅速、手脚麻利。年轻时,她曾参加过治沙改土运动,干起活来不肯落于人后。“现在很幸福,到这个花园里来种花也不苦,一天能挣100多元。”陈国芳笑着说。老一辈脚踏实地、善作善成的精神传承至今,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如皋儿女的信仰。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顾海燕是土生土长的如皋人,作为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她想方设法带领社区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我们发扬如皋治沙精神,在盘活土地方面开拓创新。目前,整个社区的土地流转率达到了91.7%。在农业项目提档升级方面,我们注重突出生态亮点。”顾海燕说,得益于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花园桥社区引进了客来花卉项目,这个苏中地区最大的草本花卉产业基地占地300亩,总投资1150万元,设施大棚内四季如春、天天花开。目前,客来花卉的用工总量已超过300人。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花园桥社区,已经形成了以花卉种植为主、奶牛畜牧业为辅的特色农业生态产业链。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客来花卉所需要的有机肥料大多源于社区内的大生源牧业。作为农业农村部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学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大生源牧业全部采用先进的进口设备,实现生态化循环养殖。在这个纯天然养殖场,闻不到任何异味,这里的牛粪可以发电、还田,食用有机饲料的奶牛产出的牛奶,相较市面上的奶质量也高出很多。大生源牧业负责人梅小琴说:“普通奶市场价每吨5000多元,而大生源牧业的奶则可以卖到每吨5700元。”目前,大生源牧业奶牛存栏量1000多头,日产牛奶19.5吨,全部供给上海光明乳业和新希望集团,企业年销售达3000万元,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近40个就业岗位。

  奶牛成群、花开满园,花园桥社区正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如皋治沙精神、奋进新征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建基地、壮龙头、培特色、增效益,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正加快步伐、迈步前行。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治沙精神”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生态建新城 筑巢引凤来

  近日,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扬运河生态廊道工地上热火朝天。4月初,项目正式动工,目前正在进行沿河驳岸挡墙的施工。据了解,该项目以“重拾通扬符号,重归活力水岸”为设计理念,致力打造展示运河文化、保护水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文化交流及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滨河公共开放景观带。

  如此重大的项目,让59岁的夏映俊感觉重责在肩。作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项目监管负责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项目开始到现在,我们都没休息,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抽检、复检,保证工程质量。”年近退休,有人看不懂老夏的执着,但只有他自己明白,深入骨子里的如皋治沙精神,让他不敢懈怠。1986年,夏映俊刚参加工作时,曾带领19个村的村民一起挑河。现在,夏映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浑身充满干劲。他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美好回忆。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让不少优质企业齐聚如皋,柏承(南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专业生产HDI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企业,柏承目前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排名前五,这样一家优质的台资企业,为何会选择落户如皋呢?“大到企业落户的行政审批、小到个人住宿,都有人员来帮助协调,服务细致令我感动。”柏承(南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坤雄感慨地说。

  王猛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派驻到柏承项目的服务人员,从项目开工到各项证件的办理,他总是冲在一线。为让企业尽快通过江苏省能源评价,他在南京、南通和如皋三地来回跑,近3个月的努力下,企业终于成功获批。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满满的诚意催生了项目的落地开花。

  实字当头、干为先。当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正用行动践行着如皋治沙精神,合力把敢于担当、勤于实干、勇于作为的作风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努力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阔步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0强迈进。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鹏表示:“一季度,我们在全市主功能区考核领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弘扬如皋治沙精神,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更严的作风,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冲刺‘双过半’,将通过拉网式排查、点对点督查、严要求考核实现各项重点工作的全面突破。”(沙志勤 邱汤 周锦旭)

  编辑 丛远华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