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2022-05-19 12:12:49| 来源:中国网·美丽如皋|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在长江镇车马湖社区潘桥河桥西北,有一排低矮的平房,是原车马湖公社潘桥小学的一部分,当年就是在这里,召开了那场改变如皋历史的会议,历经近半个世纪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土地贫瘠的现状,如皋县委吹响了“治沙改土”的集结号。1970年7月,如皋在原车马湖公社召开各区、公社负责人会议,首次提出那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一年削平高沙土、两年实现旱改水、三年建成大寨县,并由此全面拉开治沙改土大会战的帷幕。

  “重走治沙路 一起向未来”今天走进长江镇,探寻半个世纪来治沙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感受长江镇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的发展脉动。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誓言的回响 一代如皋人的共同记忆

  在长江镇车马湖社区潘桥河桥西北,有一排低矮的平房,是原车马湖公社潘桥小学的一部分,当年就是在这里,召开了那场改变如皋历史的会议,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尽管屋后的银杏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从第一次发出的那一声豪迈誓言,至今仍然回荡在雉水大地,成为一代如皋人共同的记忆。

  81岁的吴其标老人,时任原车马湖公社潘桥大队民兵营长,当时他负责会议的后勤保障工作,故地重游,恍如昨日。“原先是两排房子,前面的一排都被拆掉了,开会在前面教室,正好学生放假,后面一排是住宿。”吴其标清晰地记得,会议整整开了七天,现场讨论非常激烈。

  不过,最让吴其标印象深刻的还是,与会的人员全部都是在后面一排房子打的地铺。“稻草都是我带领社员一捆一捆搬过来,包括县委书记和常委在内,都是打的地铺,那个时候条件是十分艰苦的,最好的饭菜就是一份炒辣椒。”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穷则思变,变则通。当时的车马湖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朝大雨水汪汪,三日无雨灰沙扬,种一瓠子收一瓢,谢天谢地落草烧。”像潘桥大队,全大队1700亩地,仅有1亩水田。因此,人民群众期望改变贫困面貌的情感也更为迫切。当年被《新华日报》报道过的“三战黄猫元”的故事就发生在潘桥的土地上。

  79岁的潘少成时任原车马湖公社潘桥大队团支部书记,“三战黄猫元”他曾全程经历。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大片长势喜人的麦田。“这片地方就是黄猫元,原先有3米多高,四面全是沟。为什么叫‘三战黄猫元’呢?第一战首先把四周的沟全面填平,第二战把3米高的土方移走,第三战弄沟泥进行土壤改良,前后历经近4年的时间才完成。”

  抚摸着沉甸甸的麦穗,潘少成就像抚摸着孩子一般亲切,他思绪再一次回到了那个“红旗招展、号子震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年代,“白天大干,雨天拼命干,晚上挑灯夜战继续干,‘三战黄猫元’就是这样子战的。”

  其实,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像“三战黄猫元”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83岁的康传道老人,时任车马湖公社斜桥大队1队队长,曾经带领村民从如海河里挖红泥改良土壤,创造了玉米产量当年翻两番的奇迹。站在波涛依旧的如海河边,回望远去的年代,老人豪情万丈,情不自禁唱起当年的劳动号子。“一年削平高沙土啊,嚯嗨,二年实现旱改水啊,嚯嗨,三年建成大寨县啊,子子孙孙享清福啊,嗨哩嗨哩嗨哩嗨哩。”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基因的赓续 一场永不落幕的会战

  岁月流转,一滴汗水一个故事。如今,虽然“治沙改土大会战”那震耳的号子声已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其间所蕴含的精神,却早已深深扎根于长江镇这片土地,激励着一代代长江儿女继往开来,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前不久,长江镇的龙游湾“游”上了央视,着实让如皋人骄傲了一把。该工程着力探索“生态+城市片区开发+旅游”模式,加快打造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发展样板,先后拆除长江沿线沿江非法码头31座,腾地803亩。放眼望去,如皋长江大桥和长青沙大桥之间,芦苇荡自然湿地莺飞草长,水天一色。

  “疫情之前,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很多人都会来这里进行户外活动,漫天都是风筝,特别热闹,还有来这里野餐的,说是人山人海都不夸张。”长江镇建设局工作人员周雅楠说,事实上这也是龙游湾生态景观带打造的初衷。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眼下,虽然疫情让人们放缓了出行的脚步,但长江镇上下,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再到项目工地,大干快上的热情却是没有丝毫减退。在长江镇田桥社区的桐之铭花木园艺场内,总经理崔建平正在耕耘未来。

  “侧柏5年以后就能达到8-10厘米,可以卖到1000多块钱一株,这里面一共40多亩,投资了10000多株侧柏苗。5年以后这一片就能卖到1000多万元,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崔建平的言语中充满了骄傲,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打算引进更多的名贵树种和大型树木,替代现有的草坪项目。

  田桥社区与车马湖相伴,历史上也是高沙土的重灾区,改造高沙土的步伐,数十年来从未停息,2016年田桥社区抢抓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大规模推进农田改造,才真正实现让丰产丰收的梦想照进现实。桐之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正是趁着这股东风接踵而至。

  “我们2775亩的农业地承包率达75%,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解放了生产力,村民从‘看天吃饭’变成‘靠劳动致富’,钱袋子鼓了,精神也富起来了!”田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包永荣说。

  眼下,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的不仅是农业项目,很多的企业也在苦练内功,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

  “这是我们和201所一起研发的一款矿车变速箱,是一款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因为矿车载重很大,所以对变速箱的要求也更高。”在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公司副总经理王剑锋向记者介绍起了企业的最新成果。

  一直以来,商用车电控空气悬架和AT变速箱技术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风口”。占地10万平方米的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自落户长江镇以来,一方面研发向上攀高端,一方面产品向下贴市场,集中力量攻关高强高韧的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大块头”显出“大智慧”,性能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疫情之下,生产或许稍有影响,但是研发的脚步却是一点也没有放缓,甚至可以说走得更快。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了对员工技术、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培训,练好内功,迎接更大的挑战。”王剑锋说,现在正是考量一个企业韧劲的时候。

  聚力促发展,夺取双胜利,当前,长江镇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指标稳中有进。1-4月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完成213.6亿元,同比增长63.43%,1-4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5.82亿元,同比增长25.86%。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大江的澎湃 向一座城迈进的梦想

  万里长江,只此一镇。今天的长江镇,面对大交通格局历史性蜕变的重大机遇,当仁不让地成为如皋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桥头堡”。从一个镇向一座城转变,长江的步伐从未如此稳健。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的大背景下,如皋港依然实现吞吐量2133.77万吨,同比增长4.87%,集装箱吞吐量11.52万标箱,同比增长2.80%。其实,纵观如皋港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片芦苇荒滩到一片繁忙景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如皋治沙精神的奋斗史。三次“五年跨越”,让如皋港距离“百万标箱、亿吨大港”的目标越来越近。第一个五年,成功实现港口和保税的开关运营,拉开大发展的序幕;第二个五年,集装箱吞吐量从5万标箱跃升到50万标箱,5年时间走完了其他港口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第三个五年,应该说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我们就已经走到新的赶考路上,我们有信心,继续削平制约和影响我们发展的‘高沙土’,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效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从而实现跟国际大港口和国内大港口的深度融合。”市交通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如皋港集团董事长陈然认为,如皋港之于如皋的地位,相当于海南自贸港之于全中国的地位。“我们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趁跨江之势,聚融合之力,努力打造生态港、枢纽港、文化港和智慧港。”

江苏如皋长江镇:赓续治沙基因立潮头 从一个镇迈向一座城

  今年是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也是“招商引资突破年”。长江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先”的理念,抓好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力争全年签约超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在50亿元、100亿元项目上形成新突破。

  “我们正在着力打造国家第一个钢梁智能制造平台,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的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积极申报独角兽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红色铁军。”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说,百年山桥的红色基因与如皋治沙精神可谓一脉同源。

  “阔步新时代,作为全市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桥头堡’、如皋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我们将精准围绕‘系统思维、转型升级、斗争精神、城市建设、企业上市、科技创新’等六大方面,以解剖麻雀的智慧找准发展‘高沙’,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扫清思想‘高沙’,以自我革命的锐志削平行动‘高沙’,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深耕化工、船舶、石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副中心城市功能,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坚定态度,再战高沙、再建新功,聚力打造更加开放的一体化前沿区、跨江融合发展桥头堡,加快由一个镇向一座城的转变。”长江镇党委书记、如皋港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许薇表示。(李军 施楠 沈丽)

编辑 丛远华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