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传承,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匠心、可以是文化......

  而今天要讲述的传承,是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故事。

大师的成就与100次手稿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女儿,吴丸从出生那一刻,就自带“光环”。只是没有人知道“光环”的背后需要多少付出。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比如在画设计稿时,父亲要求先画100个图出来,再从中筛选。

  因为父亲告诉她:做自己的东西,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正如女儿所表述的那样,大师对于女儿制壶的严肃与认真,也是他自己对于紫砂壶的一种执着与匠心。

  你所看到的成功,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坚守与努力。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吴丸告白父亲,最好的传承是亲情

  大爱无言,这是吴丸对于父爱的表述。

  “我希望我爸爸多爱惜自己一些,多保重身体,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辛苦,我希望他不要太辛苦,我希望我能多为他承担一些压力,我不希望他这么辛苦。”这是吴丸对于父亲吴鸣的告白。

  当女儿满含泪水,把头靠在父亲肩膀的一刻,是最心安的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传承,更是一种父爱与亲情的传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当我们认为传承是工艺、是金钱、是匠心,吴丸的话让我们陷入深思,她所认为的传承是有温度的,如健康,如陪伴,如父爱。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吴鸣老师写给年轻人

  一把好的紫砂作品是生长出来的。

  紫砂有内涵,从器型结构,材料衔接,紫砂泥的特性,甚至感官感觉都有一种独特表达,像京剧一样,一招一式有腔调。

  把每一件作品都看做有生命,体现细节美,从多维度观看和思考,其中大有乾坤。一把壶不仅是体现实用性,还有背后暗含的不同文化碰撞、审美体现和精神内涵,随着思想境界的提高,认识不一。

  而传承,就是在创作中坚持原有的味道。

  对于传承,其实更应该是“传承传”。

  传是好的技艺传下来,学到了是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将新的东西传下去,这需要一个过程。有传,有承,再传,“传”可以是长辈对晚辈,可以是父亲对女儿,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师生相传。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和而不流

  作为栏目的主办方,禾宜轩艺术馆创始人陈嘉彬陈总表示,之所以创建这个栏目,是一种情怀,也可以说是一种责任,更可以说是一种使命。

  作为一个文化公司或者说是一个文化人,什么是传承?传承的意义什么?给这个社会留下什么?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使命。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在采访现场,陈总与我们讲述了四个“he”,“和”有四种愿景,一个是“和”字,“和文化”中的和,也是家和万事兴的和;一个是“荷”字,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象征着文化人的责任与高洁品德;一个是合作的“合”,彼此合作才能和谐和睦;最后一个是禾宜轩的“禾”,是象征希望的禾苗,经受阳光雨露的滋养而茁壮成长。

  禾宜轩的“四和”与和玺的“和”,是一种集大成的和谐,“和而不同”。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总有一套房子,用来传承

  能够承载亲情的,还有一个温暖幸福的房子。

  中式建筑的打造,更多的是艺术,或者说是一种东方之美的传承。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宜兴和玺刘珣刘总表示:“和”文化与宜兴当地的精神文明相融合,中式建筑作为传统文化来说,算是后人的一种承接与继承,最高的境界是可以打造出形而上的一些代表,这也是和玺所期待呈现的。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总有一套房子留着传承,正如和玺的每一处园林景观。宜兴和玺遍访江南园林大宅,依照世界非遗传人香山帮大师全手工打造。师法拙政的和玺园林,延续「儒门、道园、唐风、华纹」精髓,儒门三进,层层递进的景观构造,延续了千年以来的中华礼制,既有唐风之恢弘,亦有宋韵之典雅,步移景异,四季漫赏不尽。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其实,不论是紫砂艺术还是建筑,内容不同,状态不一,但是殊途同归,追求“和”的目标大致一致,家和万事兴。(文/周张风 景美玲)

【传承·和者说】吴鸣与女儿的100次手稿

 

  《传承·和者说》由中国网·美丽江苏、禾宜轩艺术馆主办,无锡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宜兴和玺冠名,首期栏目邀请到禾宜轩艺术馆创始人陈嘉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鸣、和玺营销总监刘珣共同论道传承。

  追寻百年文化,讲述传承故事,倾听百味人生。

  《传承·和者说》作为一档深度访谈栏目,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家及传承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镜头演绎其故事、情感,抓住其思想上的闪光点,讲述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的历程,展现中华传统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