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重在激活历史,9月15日,“文明可掬”谢强中华文明紫砂艺术巡展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成功启幕。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中国工艺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红;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马达等相继出席活动。
谢强的“文明可掬”紫砂艺术展则着重展现深植于紫砂壶创新设计和表现方式背后的文化性。为超越单纯的制器行为,避开形式主义创作倾向,他尝试用紫砂茶具这一载体,以个人的视角、个性化的造型语言,鲜活地去阐释一部洋洋大观的中华文明史。
此前,《中华文明》紫砂系列作品已在国家举办的“2018从都国际论坛”、南京博物院、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党校等地举办艺术巡展。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文明可掬”展上乃是谢强近十年呕心沥血创作的扛鼎之作。
此次展出的谢强“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有两条主要脉络,一是以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为“横轴”,沿着“史”的发展脉络,选取历史典故提炼创意思想,构成历史演进的史实脉络;二是汲取周、秦、汉、唐、宋、元、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多门类艺术符号互鉴创新,形成时代特征鲜明的茶席系列,这是对历史文化艺术符号进行再创造、再拓展的一次实践。
(中华文明•商•殷商茶席)
(中华文明•周•周礼茶席)
(中华文明•秦•秦风茶席)
(中华文明•汉•汉风茶席)
(中华文明•唐•唐韵茶席)
(中华文明•宋•宋韵茶席)
“以壶鉴史,以史明理”的创作理念,力图建构一种对于历史的自由观看方式,并激活历史,“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谢强的紫砂茶具创作虽保留了器具的实用性,但摆脱了实用主义的羁绊,进入到更具历史纵深感的“文化品读”过程中,同时也使广大紫砂品鉴者能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或在某个文化层面上与作者展开对话,以艺会友。
时至今日,紫砂作为“茶具之首”所传导的人文之实,在愈来愈多参与者的关注下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此次展览将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留住文化根脉,弘扬时代精神,推动紫砂工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附谢强中华文明部分作品展示
《中华文明•远古•百草传奇》
作品以名贵中草药材为表现形式,以人参、灵芝、当归等百式草药的根、茎、叶、花、果等包裹成壶,搭配人参杯、灵芝杯,并篆刻铭文以明草木药性。
《中华文明·商·甲骨文》
本作品以风化寿龟化石为原形,通身镌刻甲骨文作装饰,作品表面坑洼交织,残积风化,营造出强烈的神秘感和岁月沧桑感。2017年甲骨文被列为“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中华文明·春秋·花神/七月兰》
作品以花为媒,以壶为器,用幽谷独芳的兰花表征七月花事。采用抽象的表现形式,写意铺兰,兰叶塑把,空灵俊秀,隽永飘逸。
《中华文明·楚辞·问天》
作品选用融砂质感,朴实无华,色块穿插,清雅高古,战国纹饰和屈子铭文相得益彰。
《中华文明·秦·秦时明月》
作品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史实,明月不仅是边塞诗的重要意象,更见证了历史上的风云激荡,作品以“明月”为意象,寄托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华文明·秦汉·24节气》
作品以“循环往复”为创意核心,壶盖采用绞泥工艺装饰阴阳太极纹样,壶肩以五色土泥浆装饰24节气的花卉通转图案,昆虫、动物等穿插其间,动静相宜,极富生活气息,壶钮为一支绽放的绿芽,透出勃勃生机。《中华文明·汉·丝绸之路》
作品以“一带一路”为素材,用红色砂砾铺就沙漠之路,把飘逸的“飞天丝带”抽象为“桥”型壶钮。茶盘中一幅画轴渐次展开,小杯化作沙漠中的土丘,意趣天成。
《中华文明·汉·十二生肖》之《凤凰来仪》
此壶凤凰献舞为表现形式,铺陈富丽,尽显舞姿之妙曼灵动,仪态之雍容典雅。壶钮采用镂空设计,注入沸水,祥瑞之气即从镂空处冒出,富有艺术感染力。
《中华文明·隋·大运河》
作品以时代为脉络,分别以“开霸业王筑邗沟”、“通南北唐利千秋”、“裁弯取直贯京杭”、“漪路繁华颂新风”、“申遗志逐中国梦”为五个篇章,以公道杯、品茗杯、茶仓和茶壶等组合而成,一条运河蜿蜒展开贯穿整壶上部,意寓大运河串联经济区,交汇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中华文明·当代·再续春潮》
作品以春潮涌动,巨龙腾飞为表现形式,象征春天故事,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