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无锡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3月1日,滨湖创新大会正式召开,预示着滨湖全区投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的发令枪正式打响。
大会以“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长三角科创新高地”为主题,吸引250余位科研院所负责人、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与创新创业人才共聚一堂。会议成果丰硕,发布了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产业空间规划”、 “滨湖科创新政”以及“滨湖之光”3.0版人才政策,引发多方关注。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是无锡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滨湖区全域都在太湖湾科创带范围内,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确立了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目标定位。
滨湖区委书记马良
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区和创新发展先行区,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建设引领区,要有大抓创新的使命担当、支撑创新的资源布局、催生创新的要素集聚、促进创新的一流服务和善于创新的干部队伍,让创新成为滨湖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立足新“赛道”,领跑新“C位”。
滨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海东
滨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海东在主旨介绍中提出,滨湖区将以成为太湖湾科创带“原创先进技术策源区、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区、国家重点产业重要功能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为战略方向,创新思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抢抓项目,让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主引擎”更加强劲。
大会描绘了滨湖区打造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总蓝图”,以及十四五期间全面融入科创带建设的“路线图”。坚持规划先行,围绕“环太湖科技创新轴带”这一主线,以太湖明珠姿态推动环太湖经济圈建设,助力环太湖经济圈打造成为“世界级湖区”;依托滨湖山水、江南科教两大特色,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融合,打造产、城、景相融的活力湖湾区;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联动化四化提升,健全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构建“一廊、四片区、多节点”产业发展格局,“一廊”即环梅梁湖科创产业发展走廊,“四片区”即蠡湖科创湾、雪浪科学城、马山健康岛、胡埭智造镇等四大创新产业片区。
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爱勋为中船七〇二研究所所长何春荣颁奖
滨湖满怀诚意、精准施策,倾力打造了力度空前、服务超前的两套“政策大礼包”也在本次大会上首次对外发布。《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和《关于实施“滨湖之光”升级版3.0 打造太湖湾科创带人才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这两套政策对现有区各项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进行了优化集成和升级升格,力求以强有力的政策供给带动一批龙头型项目、科技型企业、领军型人才落户滨湖。“滨湖科创新政”设置奖励资金总规模50亿元,对重特大科创项目的奖励标准,由现行“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提升至最高11%,并重点向先进设备投资占比较大的项目倾斜,奖励总额上不封顶。
对“十四五”期间滨湖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新引进项目,可享受最高2000万元启动扶持以及2000万元投资支持。 “滨湖之光”3.0版增设一系列人才项目支持政策,对于顶尖人才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性支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可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支持等。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个人),支持标准由原有的最高100万元、30万元,分别提高至最高300万元、50万元;对数字文化等特色产业领域的“偏才”“专才”,也可突破学历、职称等要求申报人才项目。
大会中,滨湖区委常委、山水城党工委书记范校军, 滨湖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郑天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副所长于宗光,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陈智胜,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分别围绕产城融合、指挥部统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区校协同等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会上还颁发了“蠡湖杯”高质量发展特别贡献奖、2020年度科技创新优秀集体及先进个人。(张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