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绣十丛鸢尾 收获一城碧水——海安聚焦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刷实生态底色

2020-12-15 15:50:34|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海安市地处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交汇之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点,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但水环境容量较小,污染物负荷较高,这些都给污水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水环境是生命线、是重要的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保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排水规划、水资源利用等专业规划“一张图”,选点布棋、全局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坚持绣好经济、生态“双面绣”。

  问针寻线提水质

  全面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是江苏的创新之举。生态安全缓冲区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等功能。目前江苏省以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作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第一站。人工湿地建设也是海安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富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走在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前列。

精绣十丛鸢尾 收获一城碧水——海安聚焦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刷实生态底色

  辟蹊径,增添工序织碧水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在江苏比较高的标准是一级A,但一级A也就只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若尾水直排,河湖仍不堪重负,若提标改造,成本层层堆叠,传导至企业更是难以荷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2019年起,海安率先在全市10个污水处理厂推广尾水湿地建设,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明显改善,对区域内北凌河、栟茶运河、通扬运河、串场河等主要河道水质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破常规,刺绣针法再融合

  根据各污水处理厂废水类型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在出水处形成生态净化型缓冲区,采用多形式生态净化型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净化。

精绣十丛鸢尾 收获一城碧水——海安聚焦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刷实生态底色

  一针一线增颜值

  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意义深远。海安新增湿地总面积约151200m2,新增绿化面积17600m2,为海安城市景观增添多样性。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辐射周边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鉴于湿地景观的季节性规律,从空间和时空分布两个角度精心考虑植被选取,保证常青和落叶水生植物并存,有力提升海安市域风貌及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舒适水平。人工湿地景观是一种对湿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强烈的湿地生态保护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关系。

  穿针引线涨才智

  海安计划依托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优势,穿针引线,联结各方,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各自优势,结合省内外优质教育、人才资源,在生态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内生态环境工程细分领域的“生态人工湿地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样板工程。开展协同技术攻关和交流,加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以“知识-能力-实践-创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为海安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

  游针走线溢价值

  10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后期运行维护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如何合理获得运维资金,减少财政支出,是急需攻克的难点。在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伊始,海安就积极探求最佳解决方式,依据省级相关政策,经数次商讨,初步确定生态安全缓冲区污染物总量管理办法。集中收储的污染物减排量通过排污权市场交易用以保障民生或重点优质项目顺利推进。此外,建立专项资金以维持生态安全缓冲区正常运行管理开支,在保证生态安全缓冲区自身效益同时,实现溢出价值。

精绣十丛鸢尾 收获一城碧水——海安聚焦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刷实生态底色

  海安始终坚守同一颗初心,绘制同一张蓝图,瞄准同一个靶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功”。鸢尾是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的水生植物,在海安的版图上,十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就如同精心设计绢绣的十丛鸢尾花,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刷实生态底色。充分利用自然降解和恢复能力,扩大生态环境容量,降低治污成本,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禀赋,创新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绣好经济、生态双面绣。为建设“绿美江苏”、为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贡献海安之力!(南通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