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保护留住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2020-12-01 17:47:26| 来源:中国网·美丽常熟|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最为浓郁的“乡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广袤的国土

活态保护留住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中国网·美丽常熟讯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最为浓郁的“乡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常熟地处江南水乡,拥有李市村、吕舍村、沈市村和问村4个传统村落,均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李市村已于2013年8月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日前,江苏省住建厅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全省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设置标志牌,常熟市古里镇李市村被正式纳入挂牌保护范围。11月25日下午,常熟市名城办、古里镇为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活态保护留住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李市传统村落位于李市村东部,主体为李市西街、李市集镇两个自然村。它源自明代,原称“李墅”,又称“山泾市”,是以水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江南小镇,曾经是繁荣一时的商业、农业中心,有“铁李市”之称。在那里,水运四通八达、船坞码头随处可见,家家户户临水而居,形成了“双十字”河街的独特空间格局,以及江南水乡的居住文化。经过多年历史变迁,李市传统村落水清岸绿,景色绮丽,至今仍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村内古街巷、古水道、古桥梁、古建筑交相辉映,明清建筑众多,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演绎着江南水乡人家的安居乐业。

活态保护留住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李市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存续危机,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古里镇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2013年,古里镇委托苏州科技大学编制了《古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规划》《李市古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及《中国传统村落李市保护规划》。2014年,古里镇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根据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要求,古里镇委托苏州科技大学重新编制了《常熟市古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再次强调将李市历史传统村落纳入保护范畴。

  在此基础上,李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工作随之展开。市镇两级投入专项保护资金,对李市传统村落区域内的消防、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和驳岸、河道等进行提升改造,并组织专业力量对传统村落区域部分建筑实施修缮,水乡风貌得以保存。同时,古里镇建立健全保障工作机制,倡导“活态保护”,在对古建筑、古桥、古井等实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形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活态保护留住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挂牌

  截至目前,供销社、李市大街63号民居、塘洞泾河部分驳岸的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永和桥、文昌桥、惠绥桥等三座古桥也已得到修复,永祥桥由平桥恢复拱桥项目已经完工。李市村供销社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建筑,历经数十年的风雨受损严重。2018年,古里镇投资约60万元对供销社进行修缮,至2019年完成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供销社如今已成为李市村村民的文艺活动中心——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于其东南方向的永祥桥始建于康熙庚辰年间,原为单孔石拱桥,桥脚为金山石。20世纪70年代,因农业运输不便,桥面被改建为平桥,桥梁原有石柱两侧楹联构件保存完好。为还原江南小桥流水之特色,古里镇于2019年对其进行修复,严格按照“四原”要求恢复了拱桥原貌。

  时至今日,李市传统村落保护仍在进行。目前,常熟市已向苏州市政府递交了《中国传统村落李市村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将围绕自然景观环境、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传统建筑以及历史环境要素等,为李市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路径。(程遥 黄悦涛)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