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后,大纵湖再现泽国风光。中堡镇供图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享有“苏中苏北第一湖”美誉的大纵湖,翻开湿地生态保护历史新篇章。近日,兴化市和盐城盐都区会签《关于建立大纵湖湿地联动保护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大纵湖湿地联动保护机制运行办法》,正式建立大纵湖湿地多部门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
退渔还湿
大纵湖再现泽国风光
大纵湖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兴化与盐都的界河。其中,南侧湖面属兴化市,17.01平方公里;北侧属盐都区,19.77平方公里。湖中央的一条堤坝,将这片里下河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一分为二。
初秋时节,位于兴化市中堡镇境内的大纵湖兴化风景区,湖水碧波荡漾,湖面成群鹭鸟不时盘旋起伏,一派水乡泽国风光。
这样的场景,放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纵湖兴起围网养殖,湖面布满圩埂,导致“有湖不见湖”。养殖产生的大量废水,导致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近年来,兴化、盐都两地开始采取行动,切实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兴化市中堡镇镇长周建根介绍,兴化在2013年投入近亿元对大纵湖实施综合治理,此后又编制大纵湖退圩还湖专项规划,实施退养、清淤退圩工程,预计最后1万亩今年底将全部退养。
兴化
大力治理下,兴化大纵湖湿地重焕生机。目前,湖区水质基本达Ⅲ类标准,部分区域水质已达Ⅱ类标准。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每年冬天,湖边獐鸡结伴、野鸭成群,湖里消失多年的银鱼也游回来了。
盐城
盐城大纵湖另有一番精彩。近年来,盐都区实施大纵湖“引江入湖”“退渔还湖”“湿地修复”三大工程,266户围网养殖户全部退出,大纵湖碧波万顷的自然风光重现眼前。今年3月,盐城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靠水吃水
“各敲各锣”烦恼多
告别养殖污染后,兴化、盐都两地不约而同转型生态旅游。良好生态为旅游产业发展做实了根基,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
近年来,兴化大纵湖景区陆续举办了钓鱼比赛、摄影比赛,今年“五一”节期间还举办了景区开园仪式,穿插烧烤节、亲子游、旗袍秀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据了解,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直接创造了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万人。“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两地旅游业也有成长中的烦恼。例如,建设中的阜兴泰高速“大纵湖出口”设在盐城一方,但从出口开车到兴化大纵湖景区却没有连接路。整个大纵湖旅游开发多年,却连一条环湖公路都没有,两边各修各的道,而两地的游客只能“隔湖相望”。此外,由于湖中有堤坝,游船在湖中也只能“各玩一半”。不止如此,大纵湖的保护开发从规划层面也是各行其道。多年来,有关规划、项目报批,泰州和盐城都是分别上报。
联动发展
共走生态经济“一盘棋”
今年5月,省委常委、秘书长、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省级湖长郭元强实地察看了盐都区大纵湖退圩还湖整治现场等地,要求构建河湖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造福百姓的生态河湖样板。
如何取长补短,共同下好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一盘棋”?6月19日,兴化市委书记叶冬华带队到盐都区学习交流,与盐城市副市长、盐都区委书记吴本辉会商探讨。吴本辉和叶冬华一致表示,双方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治理工作要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齐心协力抓好河湖治理保护和景区建设、线路开发、交通配套等对接合作,助推两地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
推进跨区域联动保护大纵湖湿地,近日两地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办法,明确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以及信息共享、办案协同、联合执法等机制。
生态环境共治。加快大纵湖退圩还湖,兴化计划今年底完成1万亩鱼塘退养工作,并在今后加大力度,力争全面完成退圩还湖工程。同时,对大纵湖、兴盐界河、上官河等边界跨界河湖,做好长效治理、常态管护。
基础设施共建。兴化在道路交通、餐饮住宿、景点小品等多方面对接融合,特别是大纵湖环湖道路规划,将按照国际全程马拉松赛事的标准和设计原则编制,并落实到退圩还湖工程中。同时,每年配备适当的建设用地空间,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资源红利共享。兴化加强与盐都区互联互通、互动互融,着力做好生态、人文两篇文章,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共同打造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