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苏州讯 9月初的西山太湖边,西蔡里、秦家堡正静静等待着新一轮的整治,“苏州金庭镇西蔡里、秦家堡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前期设计方案。记者发现这个由苏州太湖洞庭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设计的方案中有明确的“护古”要求:这里的文物古迹包含古建筑、砂条街、古井、古巷门、池塘、古树等,古井3处、古树名木约25棵、池塘2处。现存明清时期的古街道,另有新发现文物点7处,1处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末及民国建筑。在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守护古迹,提升精气神,成为了这个项目的重中之重。
吴中区作为苏州市内传统村落资源最丰富,村庄文化特色最明显的板块,承担着重大的传统村落保护责任。今年,《关于新时代苏州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一批传统吴中村落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修旧如旧,重焕生机,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形”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石公村明月湾在吴中的古村落中,是第一批探索修复保护的。从最早的旅游公司出资维修,到后来民间资本介入,村里一批古宅古建得到修复保护。2019年7月,位于明月湾古村中段,西山岛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祠堂黄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不改变文物原状,保留原有构件的黄氏宗祠,在修复后呈现出明清建筑的历史风韵,由门厅、廊房、楠木正厅、辅房、花园等组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落,砖雕、木雕、石雕,都很有看点。
三山岛桥头村的清俭堂前不久刚刚完成了一次修缮。这座建于清戊戍春月彀旦(1778 年)的古老建筑,据称现有房屋 54 间,是整座岛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无论建筑风格,或是厅、堂、落地长窗的雕花等,都可与东山雕花楼媲美。此次修缮的重点,集中在整个木结构的修复上,以支撑这栋古老建筑安稳地继续度过往后漫长的岁月。但修缮也仅是“朴素”地修,可以清晰看出屋面、梁柱等处的拼接之处,而没有刻意地去尽善尽美,令清俭堂修复完毕后的样子仍然带有太湖传统村落的朴实细腻感。而三山岛上另一头,背山面湖的师俭堂也即将启动修缮工程。
东山陆巷村也是传统建筑众多,眼下,陆巷古村里,宋代文学家叶梦得的故居粹和堂的收购在进行,惠和堂对面房屋的收购也在进行之中。陆巷村副书记朱文敖透露,粹和堂将保护与发展同步进行,按方案完成内部功能布局,导入相应产业。惠和堂对面的房屋待全部收购完毕,按房屋年代分开操作,古建部分按方案整体修缮,现代部分经设计更新后,对外出租或自主经营。矗立在文宁巷南侧的遂高堂已经进行了初步修复,这座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宅子,是王鏊胞弟王铨的故居,也是陆巷村保存最古老的明代建筑之一。遂高堂内梁上彩绘较多,因年久失修而大部分彩绘已模糊不清,但韵味还在。
同样位于吴中东山的杨湾古村,拥有有3万平方的明清建筑群,目前修缮完成了2000多平方米。村里的古建筑很多,有47处苏州市、区控保建筑,大多都保留完好。老街的路面是用青砖铺成的“人”字和“水波”形状的图案,年代感十足。沿着青砖小路缓缓前行,细看两旁的官宦故邸、平民住宅等,尤以明清时期的建筑居多。据了解,杨湾历史文化名村环境整治工程,包括三线入地、道路修复、古建修复、重要节点打造、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目前已完成杨湾景云堂收购,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
园林是古村的“神”
有人独爱古城里的古典园林,有许多古建专家青睐太湖边古村里的小园林。古村保护中,许多珍爱这一方水土的吴中人投身到了私家园林的保护修复中。
东蔡古村里有个春熙堂,最早一任主人蔡氏早年在湖南经商,富有后回乡建了春熙堂。可惜春熙堂盛况不再,所幸大厅、门楼、后楼还在,2017年底以来,春熙堂保护维修持续开展,目前修复完成正待时对外开放。记者在园内看到,两棵白皮松郁郁葱葱,大的一棵已超500年高龄,主杆周径也有2米多,树高超过了26米,雪枝翠叶,生机勃勃。园内堆叠的湖石假山也意趣盎然,三块太湖石,中间一峰状若隆背老人,名叫老人峰,左右两峰一大一小,分别叫太师、少师,饶有古意。
秦家堡的芥舟园,是个只占地两分的小园林,小巧精致,的确园如其名,有湖面上一叶扁舟的感觉。芥舟园早年间名气颇大,据称旧时的苏州地图上即有标注。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入园便看得见小花园里黄石假山,奇峰异洞,占地虽小,但园林配置一应俱全。园内的罗汉松树干直径更是达到70厘米,有数百年树龄。芥舟园也是苏州百园之一,园子主人秦怀平还在不断自己投资修复翻新这座小园,他乐意把承载了自家历史的这个园子,展示给更多人。
而在翁巷古村,曾以四面厅最具特色的松风馆,型制古朴别致,结构良好。如今修缮一新的松风馆,堪比苏州园林。还有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洞庭商帮刘恂如的容春堂,将着眼探索创新,盘活资源,打造108间古风民宿,令人期待。翁巷老宅大多都在私人手里,该村今年正着手通过以点带面、社会资本的引进,加大对翁巷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
人气是传统村落的“生命力”
2020年3月上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认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吴中区14个村落名列其中,数量位居苏州各县区第一。但吴中人知道,只有“激活”传统古村落资源,才能留住人气。
黄墅,古朴的底色之上,村落设计独具匠心。村口正在利用一处旧厂房打造的“匠心学社”。和太湖边的许多村落一样,黄墅村也有着悠久工匠传统。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涌现出了大批木匠、泥瓦匠、漆匠,农闲时外派做工。上世纪80年代是最鼎盛时期,手艺人通过精湛的手艺和勤劳的精神,不仅为集体创收,慢慢开始发家致富。如今,还有不少手艺人留在乡村,但大多年事已高。未来的“匠心学社”,将集中展示工匠文化,弘扬和宣传工匠精神,传统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手艺,同时结合游学等形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民宿、咖啡厅,做得有声有色,村里多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近期的陆巷村又成了“网红”,因为村里的一个民国的菜场,引发了众多摄影发烧友的关注。陆巷村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秩序,他们的一天是从凌晨三点半到四点的早市开始的。渔民一早抓到鱼,拿到菜场卖,卖菜的也赶早凑一块儿,菜场虽不大,鱼肉、蔬菜、豆制品之类的琳琅满目。菜场从民国沿用至今,早破败不堪。因而将菜场修整好,村民们每日营业近2个小时后,就干净利落地收摊闭市。而村里正在筹划等早市一结束,里面的卫生拾掇干净,就让村民们接着在里面做游客生意,接住这口难得的地气。
恢复传统村落的内在活力,探索创新古村保护的实践之路,吴中人正在太湖山水间,鼓荡每个古村不一样的风情,凝聚不一样的人气凝聚力,让古村落在历史的光环里焕发新的生命力。(杨江波 朱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