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 新闻中心 > 正文

无锡明清墓出土“时大彬壶”:底款清晰器形独特

发布时间:2018-08-09 09:12:07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单红 吕枫  |   责任编辑:许蓉
8月6日记者获悉,毗邻鸿山遗址的明清平民墓葬中,惊现“紫砂壶宗”时大彬壶!这也是无锡自上世纪90年代在锡山荡口出土“三足如意盖”时大彬壶之后,再次从随葬品中发现“时壶”。

  8月6日记者获悉,毗邻鸿山遗址的明清平民墓葬中,惊现“紫砂壶宗”时大彬壶!这也是无锡自上世纪90年代在锡山荡口出土“三足如意盖”时大彬壶之后,再次从随葬品中发现“时壶”。这批明清平民墓葬中,目前共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时大彬壶、五星聚会吉祥玉佩最具研究价值。

  时大彬,字少山,是明代宜兴制壶名家。他的作品蔚为大观,被推崇为“壶艺正宗”。特别是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很有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掺缸土制作,其作品有“沙粗质古肌理匀”之赞语。

  时大彬初喜作大壶,后作小壶,所制砂壶,具有朴雅坚致的特色,是当时的制壶大师。他制壶的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而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作品朴雅坚致,后人称为“时壶”。“时壶”现存世十余把,其中五六把来自出土文物,十分珍贵。

  记者在无锡市文化遗产和考古研究所(下称“考古所”)看到这把新出土的“时壶”,壶底落款“时大彬于眄柯阁制”。“眄柯”一词语出晋代陶潜名作《归去来辞》之“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之怡颜”句。据史料记载,时大彬曾被聘至吴家的朱萼堂“坐艺”,而吴氏旧居原址在宜兴城镇西庙巷,宅第坐南朝北,分前、中、后三进。第二进名“朱萼堂”,面阔三间。宅东建有一楼,称“太仆楼”,厅上悬“眄柯阁”匾额一块,系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现藏于宜兴市博物馆。

  此次出土的时大彬壶,通体呈砖红色,器形较大,壶盖、壶嘴、壶把缺失,壶底局部呈黑色,有疑似使用痕迹,根据在宜兴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紫砂碎片对比,此壶泥料属于标准的明代常用泥料,结合壶底部落款,市考古所负责人刘宝山认为此壶可能为时大彬早年作品,器形独特,更像是煮茶器。因壶身残缺,且遍寻墓地不见缺失部分,而时大彬制壶极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弃之。因此也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痴迷“时壶”,去世后家人觅得“时壶”残件用以随葬。

  这批明清墓中,还出土了陶盏、铜镜、青花瓷碗、首饰等器物,其中,一块圆形青玉吉祥玉佩上有5个不规则圆孔。考古人员表示,圆形即代表了天,五孔代表五星。五星聚合,有吉祥寓意。有文献记载以来,“五星聚会”共出现过八次,最后两次都出现于明代。因此,从明代末期墓地中发现“五星聚会吉祥玉佩”就形成了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间的相互印证。

会领导更多+

会通告更多+
员服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