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正文

一颗“枇杷”种出了一个新村

发布时间:2017-05-05 09:35:14  |   来源:浙江在线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浙江在线环保新闻网,提供最及时权威的环境保护资讯、引领社会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节能上品、绿色产业、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互动平台,更多环保图片、视频尽在浙江在线环保新闻

  “你到我们村买蜂蜜,放很久都见不到多少白色沉淀物。 ”德清雷甸镇杨墩村村主任宋荣坤拍着胸脯保证,村里出产的正宗枇杷花蜂蜜是真的有“名堂”。

  都说“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出杨墩”,这并非浪得虚名。在杨墩村,家家户户种枇杷、卖枇杷,不仅带动全镇枇杷种植,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如今更是种出了一个新的业态。

  杨墩枇杷“再回”杨墩

  走进雷甸,枇杷树处处可见,更是杨墩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标配。在德清,每到枇杷上市季节,雷甸就成了热闹地。果农忙着采摘、游客络绎不绝,镇上还有一年一度的枇杷节……八方来客都在“品”枇杷。

  说起枇杷,杨墩人个个津津乐道。枇杷在杨墩是“老古董”,早在隋唐时期就是贡品,杨墩枇杷一度成为当地人的“金鸡蛋”。“小的时候,村里到处是上了年数的枇杷树,最大的一株枝叶撑开来,足足覆盖半亩地。 ”今年80岁的村民陈有田笑着回忆,那会儿结出的枇杷皮薄、肉厚、核小,咬一口满嘴生香。这样品相的枇杷只有我们杨墩才有,他自豪地说。

  每到收获季节,蓊蓊郁郁的枇杷叶掩藏着星星点点的枇杷,见了这鲜嫩的累累硕果,杨墩人喜笑颜开。“挑了那还未熟透的枇杷,摘下满满一筐筐,摇着小船运到上海,卖个好价钱。 ”宋荣坤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早期,杨墩枇杷美名远扬,枇杷种植在村里很是红火。几年后,一场大水几乎淹死了所有枇杷,满村枇杷的盛况不复存在。

  上世纪90年代初,德清大力发展农业,杨墩枇杷重新进入雷甸“农业圈”,杨墩村积极响应。 1992年,村里整合9个村民小组420亩土地,种下一批枇杷树苗,成立杨墩农业开发公司。 1998年,第一批杨墩枇杷成熟,卖出了3斤100元的好价格,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合作社卖“诚信”枇杷

  杨墩枇杷“再回”杨墩,盛况空前。村里种下的420亩枇杷树产出了效益,村民也纷纷效仿。短短几年时间,从一半村民种植枇杷发展到枇杷花开遍全村。“杨墩枇杷早有名气,白沙枇杷能卖出15至16元一斤,红种枇杷一斤价格在8元左右。 ”宋荣坤告诉记者,除了旺销的枇杷果子,村里的枇杷树种也受市场青睐:“每年要卖不少树种到上海、南京、湖州等地。 ”

  杨墩枇杷销路不愁,但分散的种植使得枇杷质量不一。为保证杨墩枇杷的品质,2006年,村里成立佳珍枇杷专业合作社,建立“佳珍”枇杷品牌。“合作社统筹,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抱团发展,严格把关枇杷质量。 ”有了合作社,不仅进一步打响了杨墩枇杷的知名度,也将更好的种植技术引进了村里。

  枇杷树,成了杨墩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家家户户每年都有一笔卖枇杷的收入,种植大户更是尝到了甜头。汪火根是村里的枇杷种植大户,水果种植近100亩。“我们种的是‘诚信’水果,质量过硬才有市场。”汪火根发明套袋种植技术,种出了优质枇杷,一上市就卖断货,成为雷甸“诚信”果农代表之一。

  枇杷撑起一个新的业态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每年5月,雷甸一年一度的枇杷文化节人潮涌动,至今举办十一届的枇杷节已成为雷甸的一个文化品牌。

  在杨墩村,优质枇杷香飘满园,外来养蜂户每年也闻风而至,利用当地的枇杷花出产优质的枇杷花蜂蜜,延伸枇杷种植的产业链,每年每亩可增收2000元。“全村枇杷种植面积1050亩,亩产值10000多元。 ”宋荣坤坦言,枇杷“种”出了一个杨墩新村。

  枇杷全身是宝,在杨墩村诠释得非常到位。枇杷果、枇杷花、枇杷叶,都有自己的销路,最可贵的是一株株枇杷树,如今还撑起了一个新的业态。

  3月初起,杨墩休闲生态农庄就忙起来了。草莓采摘、枇杷采摘等,每年以采摘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吸引不少游客。去年枇杷节,第四届浙江农民创富大赛走进杨墩休闲生态农庄,让全省老百姓认识到了雷甸新农民的致富经,为雷甸果农打开了新的致富大门。

  雷甸镇农业副镇长周晖告诉记者,去年全镇枇杷种植面积2850亩,可产面积1970亩,总产量610吨,销售收入2100余万元。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