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正文

旅游资源带动小镇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7-05-05 12:08:14  |   来源:天山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01
  天山网讯(通讯员孟霞报道)“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我生活的这个小村庄成了旅游胜地,我还成了一名旅游景点解说员。”说起生活的变化,21岁

  天山网讯(通讯员孟霞报道)“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我生活的这个小村庄成了旅游胜地,我还成了一名旅游景点解说员。”说起生活的变化,21岁的昭苏县喀夏加尔镇乌克勒加尔村村民迪达尔·吉拉尔别克有说不完的感慨。5月1日,记者从该镇了解到,经过3年的打造,坐落在该村的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已成为3A级景区,该村把村容村貌整治与景区建设相结合,融入旅游创客、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业态,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旅游收入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这是喀夏加尔镇打造旅游扶贫样板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开展旅游扶贫过程中,该镇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特色文化遗存与新型工业相结合,推动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惠民富民。

  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静静流淌的河水,哈萨克族传统特色的建筑,乌克勒加尔村的田园美景像一幅画、一首诗耐人寻味。阿依江·木斯尔的家就在乌克勒加尔村,这个村也是喀夏加尔镇打造生态旅游小镇中的重要一环,他已在村里开了好几年农家乐,成为村里开办农家乐的“领头羊”。他见证了这几年喀夏加尔镇旅游的发展,也见证了在旅游的带动下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用他的话说:“我们住在3A级旅游景区,喝的是天然矿泉水,赚的是旅游产业的钱。”

  喀夏加尔镇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全镇分成喀拉图拜自驾车营地、自主餐饮区、民族特色街区、休闲垂钓区等区域,先后打造了农田观景区、野生郁金香、越野车场地赛、奇石交易市场、建杰广场、小柏带原始观光、阿合牙孜沟等14个旅游项目。为打造精品旅游商品,该镇赴多地考察旅游商品项目开发情况,着力挖掘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饮食等商品加工制作已初具规模,受到游客青睐。

  该镇经过3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已小有名气,该馆包括哈萨克民族概况介绍展、跨越3万年的草原文明展厅、哈萨克族衣食住行系列展、驯鹰文化展、木雕艺术展、手工艺品展、民族乐器展、哈萨克族书法艺术、历史名人油画、奇石资源展等。目前,一期陈列馆和二期体验区建设已完成,三期哈萨克族文化历史长廊、文化影剧院等正在建设中。

  在哈萨克民俗文化馆体验区,几座白色的毡房相连坐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引人入胜。在其中的一座毡房里,陈列着哈萨克族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其中当地生产的全脂奶酪、青稞、蜂蜜等有机农产品十分受游客的欢迎。村民库阿尼西·胡达尔别尔干依托当地适宜种植青稞的气候,成立了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尼斯别青稞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青稞,生产青稞面粉、青稞粒、青稞点心。据了解,去年在旅游资源的带动下,库阿尼西收入近50万元。

  乌克勒加尔村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全村有856户,其中150户是贫困户,依托本村的旅游资源,该村123户村民依靠养殖、制造奶制品、加工旅游纪念手工艺品、开设农家乐等相继脱贫。喀夏加尔镇旅游干事、文化站站长热黑玛说,哈萨克民俗文化馆这一旅游资源辐射周边4个村,目前这几个村依托旅游资源正在开展棚户区改造,打造哈萨克族居住建设环境,打造手工艺品入驻一条街,成立了阿斯叶木旅游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文艺小分队编排哈萨克族文化的情景剧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该镇全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380万元,今年1—4月,仅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就接待游客5000人次。如今,喀夏加尔镇的旅游业已迎来新的春天,前来旅游的人流连忘返,见证着喀夏加尔镇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朝阳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带动了小镇村民致富。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