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正文

四川方言“打牙祭”

发布时间:2017-04-11 15:11:3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24
打牙祭,是四川方言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每当大家想吃点儿安逸的美味,就会呼朋唤友地喊一声:“走,今天一起‘打牙祭’去。”

  打牙祭,是四川方言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每当大家想吃点儿安逸的美味,就会呼朋唤友地喊一声:“走,今天一起‘打牙祭’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成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黄尚军说道,“打牙祭”其实在过去不仅仅只有“吃肉”这个含义,还包含着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文化,而与“打牙祭”相关的“倒(祷)牙”、“圆牙”、“开牙”、“起牙”等方言,现在却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打牙祭”的来源有三种

  每逢牙祭日,店铺和作坊便要对财神或本行业的祖师爷以及灶王爷进行祭祀。

  “其实‘打牙祭’反映的是四川的祭祀习俗,后引申为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黄尚军究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衙祭肉”;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牙祭”后来便逐渐发展为一种定期祭神的仪式,即每逢牙祭日,店铺和作坊便要对财神或本行业的祖师爷以及灶王爷进行祭祀。于是,每到一个牙祭日的傍晚,便有小贩挑担,沿街叫卖供神的豆制品,如五香豆腐干、兰花丝(豆腐丝)、煮白果(熟鸡蛋)等小食品。是日上晚香时,较平日多供奉二至四盘素菜供品、一杯烧酒,以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

  “打牙祭”又称为“吃牙祭肉”,即旧时店主、雇主定期供店员、雇工的肉食,往往是在农历的初二、十六两日,并逐渐成为行业的规定。此俗在清代便已盛行,如《儒林外史》十八回写道:“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茶水、灯油都是店里供给。”由于旧时四川一般人家比较穷,只好在月初和月中各吃一次肉。在民国二十六年《犍为县志·风俗》里记载:“工商业家月以初二、十六两日肉食二次,名为打牙祭,已成为各家普遍之习惯。”民国二十七年《泸县志·风俗》也记载:“肉食则不常御(遇)。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而李劼人在《大波》三部三章三里也写道:“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请我们再打一回牙祭好娄!”

  “倒(祷)牙”“圆牙”和“开牙”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棺材铺打牙祭——要死人。

  黄尚军说,四川其实还有一些与“打牙祭”相关的方言词语,只是现在用得比较少了。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倒(祷)牙”,指腊月十六日或二十六日,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的日子。临近年关了,大部分店铺都处于半开业的状况,忙着盘点,搞年终结算。

  在腊月十六日或二十六日,店主请伙计们打一次牙祭,但这顿“牙祭”不是好吃的,如果主人家客客气气地给伙计敬酒,并且说:“今年你辛苦了,明年他方发财。”那你第二天就只有背起铺盖卷儿走路了。此日后,该年便没有牙祭可打,伙计们与老板算账,收拾东西回家过年。另说为“倒衙”或“封衙”,因为旧时衙门在腊月十六日停止办公,并且要封印。有的地方又称为“圆牙”,取“亲友团圆”之意。《渠县志·礼俗志·下·岁时》里就写道:“十二月二十六日,各家备盛馔,临午祀天并祭其先。随邀同业及亲友会食于堂,名为‘封牙’,一曰‘圆牙’。”倒牙之后,商家均将货物堆得很高,挂出灯笼,贴出减价的广告,以吸引人们办年货。“开牙”又称“起牙”,则是指正月十六日,因新年第一次打牙祭而得名。在《达县志·风俗》里记载:“(腊月)十六日,商贾之家,备牲礼祀神,合饮,曰‘倒牙’,次年,正月十六日如是,曰‘起牙’。”

  四川方言里还有两个歇后语: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棺材铺打牙祭——要死人。这是因为棺材铺的老板卖出棺材后,一定要割一个“刀头”来祭财神,并用它来招待店员们打一个小小的牙祭,故不少人认为,棺材铺的人一打牙祭,便一定有“白事”降临。黄尚军感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打牙祭’一词还活在四川人的口语中,其含义也只是单指吃肉了,其他词语已经基本听不到了。”(记者 伍翩翩)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