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正文

富民强村的引路人

发布时间:2017-04-01 11:54:20  |   来源:东北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01
  郑秦功是全市30名选派到村工作的“第一书记”中的一员,2015年10月来到逊克县松树沟乡北镇村。身份从黑河市城乡规划局的一名工程师转变为基层农村的“第一书记”,带给他的不仅是
 

  郑秦功是全市30名选派到村工作的“第一书记”中的一员,2015年10月来到逊克县松树沟乡北镇村。身份从黑河市城乡规划局的一名工程师转变为基层农村的“第一书记”,带给他的不仅是责任、是压力,更是锤炼自己,干出成绩的内心需求,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服务对象,他扎根基层,履行职责,不辱使命,让“第二故乡”变的更加繁荣稳定。群众信任是工作动力为了让村民了解“第一书记”,便于日后开展工作,郑秦功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熟悉当地村情民情,与村民交心谈心,主动到田间地头,边干边学,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走村入户的同时,郑秦功还不忘宣讲惠民政策,倾听百姓声音,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主动告诉村民,方便村民联系。2016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期间,郑秦功20多个日夜不休息,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续奋战在防火第一线,保护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火期结束后,连续的降雨导致逊别拉河河水出槽,全村接近70%的土地被淹,他又与村民一起排水修渠,共渡难关。

  舒适环境是村民期盼一个村就像一个家,干净整洁,生活才能心情舒畅。郑秦功积极与县民族宗教局进行沟通,对村里坏掉的46盏路灯进行了维修,使村民夜间出行变得更加安全方便。他组织修建了4000米的铁围栏,使村屯环境更加整齐;联系住建局,对村里有安全隐患的40栋泥草房进行了改造;筹资4000余元,为村里购置了办公桌椅。

  当郑秦功看到田间路损坏严重,村民秋收运粮困难时,就谋划着自己动手修路,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到修路工作中,仅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修整了8000多米的田间路。

  产业兴旺是富民基础好的思路,才会有好的出路。北镇村村民多年种植玉米,由于近几年玉米的收购价格一直偏低,导致了村民收入大幅缩水。为转变粮食种植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郑秦功在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次自己出车出钱出人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多次与村班子研究讨论,达成共识,鼓励村民多种大豆,少种玉米,由村里牵头开展大豆精选项目。在他与村“两委”班子的争取下,2016年总投资300余万元的扶贫产业项目大豆精选厂在北镇村安家落地,不仅成为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定收益。

  为改变贫困户的生活,他还协调为6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帮助村里的贫困学生申请了助学金,自费购买米面油等慰问品对贫困户进行慰问。 本报记者于淑鸿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