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 正文

河北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7-05-02 10:06:3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01
人民网石家庄5月1日电(记者史自强)记者从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调度会上获悉:河北已将今年定为“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年”,将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年底前建成智慧旅游服务
原标题:[我财经]艾学蛟:“智慧旅游”能满足游客“高大上”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相关人士认为,旅游的智慧化应该是更方便高效的可进入性,更人性化的服务以及更高品质的游客体验。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艾学蛟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智慧旅游”的确是新名词,它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来实现的,而传统旅游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是很大的。

  艾学蛟认为,以前去旅游更多是在旅游过程中去体验,现在“智慧旅游”不仅是体验过程,在旅游前也会做出整体规划,旅游后也会有相关反馈。这种旅游更加“高大上”,更能满足游客的价值需求。艾学蛟说:“‘智慧旅游’将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它对我们传统旅游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概念,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津池)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最后我们一起来关注——高大上的“智慧旅游”该如何接地气?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抛开“智慧旅游”高大上的口号,也就是抛开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新兴名词,我们该用什么来定义“智慧旅游”?相关人士认为,旅游的智慧化应该是更方便高效的可进入性,更人性化的服务以及更高品质的游客体验。

  不管是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旅游方式,还是旅游方式的变化带动了服务模式的改变,“智慧旅游”都是一种“跨界”,横跨了互联网与旅游两大行业。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搞互联网的人不懂旅游,搞旅游的人也不懂互联网,特别是对于传统旅游从业者来讲,一提到“智慧旅游”的概念,更是云里雾里。如何才能让“智慧旅游”更加的接地气呢?

  【点评】艾学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原标题:开发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为加快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发区将全力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日前,记者从泰达创意大讲坛活动了解到,开发区将通过打造政策支持、产业载体、产业融合和人才引进培训四个平台,全力打造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将抓住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新机遇,推动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弯道超车”,具体将通过打造四个平台,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打造政策支持平台。在政策支持、财政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发区将探索制定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实际。未来5年内,使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5%以上。打造产业载体平台。开发区将在中小学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在社区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宣传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创意的氛围。同时,利用现有区内成熟商业区域,构建成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探索利用废旧厂区实现土地二次开发利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平台。

  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开发区将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电子、汽车、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并将更多文化元素注入制造业产品中,丰富产品门类、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引进和培育一批视频、网站、传媒等文化创意企业和社团入驻,实现从“泰达制造”到“泰达创意”的转变。打造人才引进培训平台。开发区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名人士、团体和品牌活动的引进,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员落户聚集。此外,开发区还将与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鼓励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开设文化创意产业课程,并将相关成果与企业对接,直接转化为产品。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