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正文

雕刻石牌凝固时光 兰州红古“老石匠”敬世元的石头情缘

发布时间:2017-05-05 12:33:42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01
敬老师说,他与石头相看两不厌,废寝忘食地雕刻石头,才做到了到老年笔下生风的境界。书法练好了,雕石才能扎实,老人家以书画、雕石为生,以书画、雕石自娱,淡漠名利,不以名誉为然

    原标题:雕刻石牌凝固时光 红古“老石匠”敬世元的石头情缘

  机器打出大轮廓

  【镜头中的非遗】 细活还得手工出

  展示书法作品

  以书画雕石自娱

  笔下生风

  红古区上海石村村口的一间平房里,住着“石匠”敬世元老人。现在的人光有名,没有字,敬世元老人有名有字,他的字叫“亭山”。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就是这两个字,亭山。”老人担心记者闹不明白,一字一顿地耐心说。随行的红古区工作人员打趣说:“老爷子,啥叫您老人家相看两不厌?”敬老接腔说:“石头。”

  春和景明的四月天,记者走访敬世元老人。这是一个没有废话的老汉,记者费了半天功夫才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老人叙述说,教了半辈子书,玩了一辈子石头,古稀之年不停手,持续热爱老本行。刻石头,首先得是个“写家”,老人家60年间苦练毛笔字,楷体字写得酣畅淋漓,方圆十里的人家以求到敬老师的一幅字挂中堂为荣。毛笔字写妥当后,开雕,须拓在石头上,一凿子一凿子地敲,这道工序最关键,一丝一毫不能乱,一旦乱了一凿子,那就等于毁了全盘。敬老师的儿子敬志坚解释说,老爷子的沉稳性格与年龄无关,与职业相关。他说:“多少年的切磋琢磨养成了老人一丝不苟的沉稳性格。”

  古老的技艺流传至今,完全在于老人的一世相守。敬老师说,他与石头相看两不厌,废寝忘食地雕刻石头,才做到了到老年笔下生风的境界。73岁,到了该服老的年纪了,老人才无奈放弃了完全的手工雕刻,偶尔换成了机器。就这样,机器也只能打出大轮廓,细活还得手工出。古稀之年的老人,爬在石头雕件上一摸就是一天,老伴儿朵莲秀心疼他,将饭端到跟前,三嘴两嘴扒拉完,碗还给老伴接着干活儿。儿女们劝他休息,“不行,离开了石头,让我干啥?”老人茫然地向记者说。

  老人的石头刻得用心,艺术造诣在老年时达到了个人最高水平。一辈子雕刻时光,老年来,还为自己赢来了等身的荣誉。这让老人没想到,他指着这一间土坯房说,这一间房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辟为了红古石牌刻传习所。老人开馆授徒,不让这一门技艺失传,一身的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儿子敬志坚和徒弟。传艺之前先传道,老人先带领徒弟为周边的村庄、学校免费刻立了孝道碑,让这些后世学子明白“敬业不关几文铜臭”的深刻道理,发扬光大石牌刻传统技艺。

  多年来,老人潜心研磨书法艺术,笔耕不辍。所写的书法作品,历获国家、省、市书画展大奖,书法作品多次被主办方永久收藏。老人头衔众多,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一级书画师,是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院会员,还被授予兰州市农民艺术家。书法练好了,雕石才能扎实,老人家以书画、雕石为生,以书画、雕石自娱,淡漠名利,不以名誉为然,埋头苦心干活。老人家谨奉传统,心胸旷达,每逢公益活动,欣然前往,亲力亲为。他说,“73岁的人啦,能为社会献出多少余热?社会邀请我们搞建设,就是大家对咱们匠人高看一眼,还能不往前跑?”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旭永文/图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