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正文

记者回访曾经的拆违现场 昔日小饭馆变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2017-04-27 09:33:03  |   来源:千龙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24
记者回访曾经的拆违现场 昔日小饭馆变文化地标

来源标题:疏解整治提升 变化就在身边

拆违建、封墙洞、治脏乱,几十年的环境痼疾得以铲除。如今,非法侵占的公共空间得以释放,还建起了便民、惠民设施:胡同里添了小微绿地,小区里有了公益书屋,昔日油烟弥漫的餐饮街,如今也清新怡人。

城市规划更合理,土地利用更高效,群众的生活也更具品质。这一个个变化,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了整治环境的受益者。

昨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回访曾经的拆违现场,记录下一处处可喜的改变……

拆掉库房 胡同添了小花园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呦,这么快!”昨天,记者重访阜外大街7号楼西北侧胡同。还没到胡同口,远远的,一丛丛绿就撞入眼帘。两个月前,胡同里刚刚启动拆违,沿街到处都是砖石瓦砾,没想到一转脸儿,已经建成了小公园。

园子不大,是一处长180米、宽约6米的狭长绿地。正中间一条青石步道,步道两侧,一株株玉兰、海棠,亭亭玉立。团球状的小叶黄杨,整整齐齐栽在树下,形成一道天然的绿篱。

倘若从前没来过这条胡同,乍一看,有这么一片绿地,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要是您两个月前,或者更早些时候,到访过这块地儿,多半会感叹,胡同里的环境变化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因为紧挨着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眼前的这条胡同,过去曾是商户堆放货物最集中的地方。沿街搭了一排简易房,绝大部分都是商户库房。每天拉货、卸货的三轮车、面包车,经常把胡同口堵得严严实实。

今年2月下旬,展览路街道用一周的时间,将胡同里380平方米的违建全部拆除。紧跟着就是清渣土,整地形,利用春季植树的大好时光,就地建设微型公园绿地。从拆违到绿地基本建成,仅仅一个多月。

因为就建在胡同主路边儿,大多数过往居民,都会拐到小公园里,悠悠闲闲地走上一段。就在记者在公园里跑前跑后拍照的工夫,两位50多岁的阿姨迎面走来,其中一位给身边的伙伴儿念叨这条胡同整治的事。“过去全是库房,乱着呢。现在拆了,种上树,看着多好!”

眼下,这处小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等到五六月份的时候,还要在树下播撒一些花草地被。到时候,有花有草有树,公园更美。”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与这条胡同一街之隔,一栋简易楼也在不久前拆除,即将进行绿化改造。街道负责人表示,利用拆违、开墙打洞整治出来的空间,今年街道将为地区居民新增身边绿地上万平方米。摄影 王海燕

“女人街”回归静美

本报记者 于丽爽

晚上七八点钟,曾经红火的海淀双榆树三街,如今却灯光柔和、人流稀少。自从年初开展拆除违法建设、封堵开墙打洞以来,这里已经闹市变静巷,恢复了居住区的本来面貌。

“像变魔术似的,说封,一下全没了,就像以前从来没有过一样。”去南方住了几个月,刚回到双榆树西里家中的王书宝老人,晚饭后下楼遛弯儿,倍感欣喜。

路北侧,6号楼一层,所有临街开的门,一个都没有了,全被封上,恢复了窗户原貌。门上曾经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匾、外接的避风阁、出门加建的台阶,也全部消失。楼体外立面,刷上了和楼上完全一致红白相间的颜色。窗下,冒出三米来宽的小花园,娇艳的月季已经开花了。花园和人行道之间,装上了绿色的栅栏,避免开墙打洞现象死灰复燃的同时,也为地区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双榆树三街,地处北三环四通桥东北侧,紧邻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周围被人民大学、双安商场、超市发超市、双榆树中心小学、华星电影院等包围。早在1990年代末,临街的6号楼一层朝南的窗户就陆续被打开,开始以露天餐饮为主,后来都变成了服装小店,和路南的餐饮店互带客流,大学生、白领、小学生……慢慢成了双榆树地区最繁华的小巷街市。因服装店多,这里又被称为“女人街”。

活跃了经济,却也给楼上居民带来无尽烦扰。“别的不说,光这个闹劲儿就受不了。”王书宝告诉记者,小店经营没有时间约束,经常到半夜十一二点。不光噪音污染,晚上,各种广告牌匾能开多亮开多亮,家里要不拉上遮光窗帘,不点灯也像白天似的。

响应居民呼声,中关村街道联合城管部门不断对这里进行整治,陆续拆除违法建设。最彻底的一次,还是今年2月底,6号楼一层51户临街破墙开门全部被封,33个违规广告牌匾也全被拆除。整治后,不但6号楼下的绿化带全部恢复,双榆树三街东西两侧、中间部分,还增加了大块绿地,画上了文化墙,环境焕然一新。

告别小饭馆 书屋翰墨香

本报记者 李瑶

昨天一大早,丰台太平桥西里社区的程红军老爷子,就奔门口的伯鸿书店了。“泡杯茶、读读《国学》,提起笔,写写楷书,不亦乐乎。”老人说,最近一个月,他天天来。告别昔日的小饭馆,迎来今朝的公益书屋。小区门口这寸土寸金的地儿,变成了居民们交口称赞的“文化地标”。

与如今的古韵书香不同,此前,这里还是一排低端小门脸。小饭馆、手机配件、服装店开了一排。“脏,污水垃圾乱排乱放;吵,营业到半夜,没个消停时候。”居民张艳告诉记者,紧挨其后,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书局总部,两相对比,相差甚远。

拆违建、清退小门脸,去年起,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太西里小区原地换新。小区南墙外,30多处违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荫环绕。门口,盘踞十多年的低端小门脸也终于清退。

打通隔断、内外装饰一新,小门脸原地腾笼换鸟变身书屋。今年年初,伯鸿书店就已开张迎客。书店的出现一下子让社区热闹起来。张国刚、康震等学者在这里签售,中华书局在这里举行公益讲堂,社区的“大众读书会”也将开到这里……多彩的活动让它成为太西里社区的“文化地标”。

如今,程红军、张艳们已然成为伯鸿书店的常客。书店负责人周清华介绍,除了让居民们免费看书、休闲,书店还将定期举办公益讲坛、文化沙龙,让书香飘满社区。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