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正文

清除志愿服务“李鬼”制度要跟上

发布时间:2017-04-27 07:13: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中国文明网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 是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和精神文明建设系统的门户网站,宗旨是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近日,朋友圈疯传《北京西站,一场骗局下的众生相》,新京报刊登《北京西站取票遇假“志愿者”骗财 铁路警方介入调查》导报,引起公众哗然。其中,行骗人冒用“志愿者”身份顺利得逞,不禁让关心志愿服务事业的人士揪心。

  骗子打着“志愿者”的牌子,在北京西站干起行骗的勾当,着实令人气愤。他们就是运用人们对志愿者的高度信任感,用人们那颗善良的心来实现其骗取钱财的目的。这样的犯罪活动大量存在,从中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如何加强志愿者的制度建设,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社会服务品牌;二是公安机关惩治公共场合的犯罪活动,仍需严查严打严惩;三是公众要学会明辨是非,最大限度地减少骗子的得逞。

  作为志愿者服务,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在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的范围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些志愿服务还没有真正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力量。尤其是在车站、码头、港口等人流量较多公共场合,志愿者对旅客的困难还没有做到“有难必帮”,有时的地方甚至将志愿者当一种形式,在应付上级考核或是装点门面工程。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人们对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并不高,一些人甚至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极不信任感。

  发展志愿服务,既需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保障,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虽然在2014年2月,中央文明委曾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地各部门都要抓好制度的落实,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开展。但这些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诸多的志愿服务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诸多志愿服务机制仍然不完善,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这正是给一些骗子有乘虚而入的机会。诸如北京西站的骗子假扮志愿者实施骗术,就是因为志愿服务在西站这个公共场合普及率还不高,包括志愿者的数量、服务的对象、服务的项目等,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再加上民警对骗子打击力度不强,甚至是因为是立案标准存在的问题而不立案等原因,才使得西站的骗子一次次地得逞。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就要完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志愿服务不是志愿者自己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不能是讲奉献、讲牺牲的时候想到了志愿者,当志愿者受到损失、遇到危险的时候却孤立无援。因此,国家在志愿服务在制度设计上,应当以实现“志愿理想大众化、志愿体系制度化、志愿服务品牌化”为主要目标,助推“中国志愿”进入新的发展征程。要通过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将切身体会到道德的价值与力量,有利于形成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方式,实现志愿服务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向“我为人人,实现自我”,从“奉献自我,服务他人”向“成就自我、服务社会”的转变和升华,实现建设国家、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有机统一,成为一种超越个人情怀的社会大爱。在这些伟大文明法治力量的约束下,使志愿服务融入到社会综合治理当中,各行各业都参与其中并持续发力践行,让其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惩治志愿者队伍的“内鬼”,还志愿服务的清白,增强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信任度,就要让志愿服务的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加强志愿者身份认证机制建设,大力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人人在享受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做到自愿为人人服务,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文明力量。我们相信,有了制度的保驾护航,我国的志愿服务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了严格制度作为保障,想借志愿服务品牌搞骗术的“内鬼”就不敢再如此张狂。(林志干)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