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正文

马鞍山雨山中心小学“四点课堂”放飞未成年人梦想

发布时间:2017-05-03 13:23:2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抖空竹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学古筝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每天下午的“四点课堂”,对于马鞍山市雨山中心小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特别充

抖空竹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学古筝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每天下午的“四点课堂”,对于马鞍山市雨山中心小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特别充实。操场上不时传来抖空竹发出的嗡嗡声,交织成和谐的乐曲。各个活动馆室里都生机勃勃,戏剧班的小学员们正在排练黄梅戏;学古筝的同学在演奏古典乐曲;围棋班的选手们托腮凝思紧张对弈;陶艺班的能工巧匠们则专注地捏着泥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成了学生们放飞梦想的“课外乐园”。

  为让少年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雨山中心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将泥塑、古筝、插花、戏剧、抖空竹、科技制作、十字绣等21项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并安排校内、外专业教师义务担当教学指导员,让自愿参与这一“课程”活动的4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利用放学后4点至5点的一小时时间近距离感受民族、民俗文化,在校园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练习十字绣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陶艺课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担任空竹班老师的赵家茂告诉记者,抖空竹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运动量又可随意控制。在几平方米的空地,就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抖法,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不必与人争抢冲撞,其锻炼效果堪与慢跑、徒手体操相媲美,是孩子们调节学习与健体的有效方法。

  泥塑,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课堂上,学生们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精心构思,充分想象,让一团团泥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人像、蔬菜、水果、房屋……一件件创意泥塑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们尽情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

舞蹈课上认真练习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孩子们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图片来源:马鞍山日报

  黄梅戏作为我省地方戏的闪亮“名片”,具有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该校将戏曲引进校本课程,安排专业老师为戏曲班学生授课,不仅让孩子们在教学中了解黄梅戏的发展过程、戏曲基本理论、唱腔发音发声、戏曲表现手法等方面知识,还培养了广大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感情,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三年级时报名参加戏曲班的学生徐雨婷、周晓宇、李庆福源,觉得学戏曲比学唱歌跳舞更有意思。现在,他们从肢体动作、口型、表演、步伐上下工夫,进步很大。他们梦想着将来能考上戏剧学院。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艺养德。”校长赵昌勇这样评价该校“四点课堂”的活动特色。把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校本课程中,让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内容鲜活,可有效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余生活,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马鞍山日报 邵纪明 黄小明)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