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感受却西德哇村的古老游戏

发布时间:2016-01-18 11:12:02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武敬哲
据悉,“阿米嘉顶之韵”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自2004年起在每年的藏历新年或春节前后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浓浓的乡情,热闹的人群,1月14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的地头上,围满了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他们都是来参加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的当地群众。

当天,由新庄村全体村民主办的“阿米嘉顶之韵”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在神圣的阿米嘉顶山下拉开大幕,来自湟中县共和镇的新庄、曲弥廓-诺宇、纽隆、噶曲然、唐兰等10个村的近千名群众赴约而来,参与这项极具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古老体育游戏。


据悉,“阿米嘉顶之韵”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自2004年起在每年的藏历新年或春节前后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村运会突出民俗特色,将曾经在半个世纪前普遍流行于本地的传统游戏和歌舞发展为竞赛和表演项目,不仅唤醒和复兴了却西德哇村民的古老民俗记忆,更促进了当地群众间的文化共融和友爱团结,这几年日渐受到外界的关注。

2006年12月,由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宗喀·漾正冈布教授主持运作和搜救的“却西德哇古老游戏”正式被青海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这项在却西德哇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游戏重焕新生,引发传承和学习的热潮。


46岁的藏族妇女许桂英正在练习手中的抛尔石,藏语称为乌多。

当天,记者看到了很多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古老工具和传统活动,其中藏族妇女许桂英手中的抛尔石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抛尔石主要是用于放牧时驱赶牛羊,中间卷上石头,能扔出数十米远。因为家中放牧,许桂英从小耳濡目染从父辈身上学会了使用抛尔石的技巧。如今,自己虽然再也不用赶着牛羊放牧,却依旧喜欢这项极富草原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运动。此前,她曾参加过两次却西德哇村运会,最好成绩取得过第二名,今年,她表示将向第一名发起冲刺。


多杰扎西向记者展示抛尔石和毛旦

作为却西德哇古老游戏的首席传承人,多杰扎西(郭祖成)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繁荣场面。1月14日,在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现场,多杰扎西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忙着组织表演节目,一会儿客串主持人现场讲解游戏秩序,一会儿亲身上阵示范传统游戏的玩法。

“这次村运会主要以和谐、环保、友爱为目的,希望在得到政府、群众支持的基础上,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能不断发扬光大。”多杰扎西说道。

据多杰扎西讲述,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却西德哇古老游戏”在当地重新得到群众的重视和支持。目前,他带领着20多名徒弟练习却西德哇古老游戏,经常在广场上、农田中搞活动,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多杰扎西说,通过却西德哇古老游戏,村民们不仅能团结友爱的聚在一起,还可以通过游戏锻炼身体,传承古老文化。“这是老祖先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非常宝贵,我只希望却西德哇古老游戏不仅能在群众中传承,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孩子们学习传承,将这古老文化推广传承到年青一代中。”

记者手记:

隆冬1月的青海寒风瑟瑟,村里头的积雪还未融化尽,处处都是萧瑟和冷寂。然而在却西德哇村运会的现场,鲜艳亮丽的藏族服饰格外显眼,大伙儿倾巢出动,小孩老人无一不期盼着这项从他们父辈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传统游戏。

却西德哇,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并不知道是指什么。在到过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亲身亲眼经历过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之后,我深深被“却西德哇”古老游戏所折服。它不仅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古老游戏,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们的生活记忆,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财富,是融入到每个人生活中的艺术。

令人高兴的是,2006年12月,“却西德哇古老游戏”正式被青海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却西德哇将不只是农牧民群众田间地头上的游戏,更将作为文化财富保存和传承下去。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