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正文

创业 从家门口出发(走转改·一线调查)

发布时间:2016-01-12 05:03:33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赵伟
东方网-东方新闻-社会新闻-创业 从家门口出发(走转改·一线调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与以前农民工因为自身素质低、收入难以符合预期或是企业裁员等原因无奈回乡不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因家乡政策好而主动回乡。日前,贵州出台了“雁归兴贵”行动计划,用财政支持、培训引导、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贵州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了哪些政策,效果如何,还面临哪些困难?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雁”归来

    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呈增长趋势,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能推动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冬日,薄雾似纱,已收获过一茬的头花蓼零乱地伸展着枝枝蔓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在一旁的温室大棚里,豌豆秧儿却是一片葱绿,展示着与节气不符的勃勃生机。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的王志杰便是这一片800多亩农庄的主人,他伸手摘下一只豌豆荚,剥开来,“看,每个豌豆荚都有至少5颗饱满的豌豆粒,这样就可以采收了。”王志杰待过部队,闯过珠三角,随着积蓄日丰、年岁渐长,思乡的情结却越来越浓烈。“在外打拼时间长了,总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为吸引我们回乡创业,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在家也一样干。”

    “当初流转这800亩土地并不容易,乡亲们觉得一年收个几百斤包谷最起码饿不着肚子,镇上的干部和我一家家上门做工作,算经济账——除了土地租金外还能来基地打工,一年保底收入有2万多。”王志杰说,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他们磨破了嘴皮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搞定,“现在基地24个固定工人都是在外打工返乡的,一个月工资2400元,虽然比外面少点,但能照顾家里老小。”

    王志杰只是贵州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2014年全省在外务工农民工就有829.71万人。”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夏一庆说,“大部分人通过在外闯荡接受了市场的洗礼,有了一定的技能和资本,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就业,除了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实问题。”

    “我们看重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带来的‘乘法效应’。”夏一庆说,“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运用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和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工由‘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加法’模式向‘创业一人、带动一拨’的‘乘法’模式转变。”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贵州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分别达53万、57万、62万,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人数为185万、200万、226万。2015年1—10月,新增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达到67万人,同比增长25%。

    “以前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大多是由于自身素质低、收入难以符合预期要求或是企业裁员等原因,现在因家乡政策好而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毕节市就业局局长周碧英说。

    筑“雁巢”

    以融资支持、减税降费政策支持、提升创业能力的服务支持,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

    在贵州省纳雍县开发区产业园里,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老板陈平忙里偷闲,而楼下的厂房里,上百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陈平十几岁的时候就南下深圳打工,打拼了几十年也算事业有成,去年纳雍县招商局到深圳找到他,双方一拍即合,去年6月签下协议,10月份就开始投产。

    “你说为啥回来?一个是好招工,人工成本低;二是政策好,园区厂房5年免租金,税费还有优惠;三是服务好,园区有专门领导对接我们企业,有啥小事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陈平掰着指头说,“8月份设备入驻的时候,园区从一把手到普通干部20多号人一起上阵,给我们免费当搬运工。”

    为了引雁还巢,贵州9月专门印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把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提上日程。“经评估认定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在技能提升培训、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创业相关资金分配、使用上给予重点支持。企业和农民工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夏一庆说。

    夏一庆表示,具体来说,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贵州的做法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以小额担保贷款、‘3个15万’等为基础的融资支持;以减税降费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以拓展创业就业空间和提升创业就业能力为核心的服务支持。”

    下一步,贵州会把留守儿童年龄小、有疾病、处于困境的家庭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每一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下一步准备进行项目库管理,摸清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务工经历等情况,了解其创业意愿、帮扶需求等,量身定制创业就业项目。”周碧英说。

    “雁”徘徊

    技术跟不上、市场把控不力、资金短缺,农民工回乡创业仍需扶持引导

    虽然从中央到县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在实际情况中返乡农民工囿于自身素质和当地创业环境等主客观原因,返乡创业的过程并不总是顺风顺水。

    不少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时,由于自身技术跟不上,对市场把控不力,一旦遭遇风险,资金链断裂,就不得不回归到打工的老路上去。“前些年,我种植金秋梨,大家很看好,于是我们成立合作社,我提供种苗,大家跟着种。由于见效慢,有的社员经济支撑不住,种下后,部分社员又外出打工了。”黔西县钟山镇种植大户宁豪书无奈地说。

    创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中,大部分资金实力都比较薄弱,而且很多人缺乏银行贷款所必须的担保条件,很难突破融资难的瓶颈。且因市、县(区)财政困难,一些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奖励、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担保基金注入等政策未能全部兑现。”周碧英说。

    为缓解融资压力,去年6月下旬,贵州省总工会与省农信社联合开展了“雁归援助行动”,农信社对达标企业发放贷款后,省、市、县三级工会按照3∶2∶1的比例,对每户示范企业发放不超过6万元的贴息资金。预计全省各级工会将筹集600多万元资金,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带动投资一个多亿,帮助3000名以上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记者手记

    返乡创业,关键在降低门槛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受不活跃的就业市场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为生存计,大部分劳动力选择背起行囊到东部沿海地区闯荡。近年来,因为本地日益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少资金、缺技术等仍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道难题。一些农民工仅仅是换了一个工厂做工,薪资待遇并无太大改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创业”的门槛很高,受自身条件所限,他们很难迈过。

    返乡创业,关键是如何降低“创业”门槛,这需要政府、社会和返乡农民们在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真正让归来的“雁”,在故乡展翅高飞。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2日 06 版)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