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正文

随县香菇朵朵冒 群众收入滚滚来(图)

发布时间:2016-03-22 16:00:35  |   来源:荆楚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盛阳
  荆楚网讯通讯员金威  金黄色的黄伞菇,乳白色的猴头菇,粉红色的玫瑰菇……近日,踏着初冬的第一场瑞雪,笔者走进“中国香菇之乡”随县

  荆楚网讯 通讯员金威

  金黄色的黄伞菇,乳白色的猴头菇,粉红色的玫瑰菇……近日,踏着初冬的第一场瑞雪,笔者走进“中国香菇之乡”随县,仿佛走进一座多姿多彩的菌类王国。


随县香菇基地  

  九成收入来源于香菇

  行走在随县,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里跟中国农村其他地方的“冬闲”不一样。11月25日,笔者在随县香菇的发源地——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看到,菇农们正忙碌着在家制菌棒、接菌种,拥有菌棒几千上万支的家庭比比皆是。

  谁能想到,30年前的三里岗,还是“三里一道岗,连年闹饥荒”的地方。1978年冬,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带着3名学生到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木瓜园,建立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的实验场。胆子大些的农户跟着试种,户均增收1000多元,轰动乡邻。财富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播散。香菇种植至此成为三里岗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年种菇建新房,二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四年种菇奔小康”的新谚语。

  房前屋后,稻场稻田,一架架,一排排,一片片的香菇。走在这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这样的风景,而这些“香菇”则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大部分村民90%的收入都来自香菇,村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支书张国勇介绍,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村民除了自种香菇外,在闲暇时还可自愿前往本地香菇企业做工。


香菇基地

  香菇借力“互联网+”  销量3年增长24倍
  

  在淘宝网食用菌销售额排行榜上,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楚品源”牌香菇高居榜首。2013年该公司网售香菇之初,年销售额仅50万元,如今已达到1200万元,3年暴增24倍。

  在随县香菇业中,该公司算是后起之秀,2011年创办时,当地食用菌出口企业已有20多家。该公司负责人罗圆是个“80后”,在考察市场后发现,全国香菇日均需求在7000吨左右。“大多企业都把出口贸易作为主要业务,忽视了国内市场,而通过网售渠道的就更少。”他从中嗅到商机,迅速组建起网络销售团队。

  公司采购经理吕华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网售香菇1200万元,仅“双11”一天销售额就达200万元。由于春节前是旺季,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网售仅需少量周转资金,一个月就能收回货款。”

  笔者从该县工商部门了解到,随县有200多家香菇企业或个体在网上卖香菇。在随县香菇发源地吉祥寺村笔者走访发现,仅该村就有40多家菇农网上淘金。村集体通过与淘实惠合作,设立电子交易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将“山货”卖得更远。


香菇基地  

  研究院里出“彩菇”

  无限极的口服液、周黑鸭的卤香菇、老干妈的香菇酱……这些知名产品都和湖北一家企业有关。

  在随县,一家名叫裕国股份的新三板上市公司显得很低调。事实上,这家以出口为主的公司,香菇出口额在全国排第一。

  “这是玫瑰菇,颜色、形状特像玫瑰花,很漂亮;这是榆黄蘑,口感滑嫩,就是很‘娇气’,不太好养;这种香菇很给力,花菇率特别高……”走进裕国公司的实验室,技术员周保云对各种“彩菇”的特点了如指掌。公司副总经理朱自平介绍,2014年10月该公司与多家专业院校合作,组建了食用菌研究院,一年来试验了百余个新品种,初步挑选出20个品种试种。

  公司董事长雷于国介绍,培育的新品“彩菇”目前产量很少,基本被本地宾馆订购一空,价格每斤在12元以上,综合效益是种植香菇的两倍多。下一步将研究出成熟的种植模式,再向农村推广,让更多人分享“红利”。

  
  工厂化种菇打破季节限制

  同一天,在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里,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朵朵香菇长势喜人。

  “除采摘仍靠人工外,从木屑配料,到制成砖块大小的菌包,再到灭菌、接种、养菌、出菇,我们全程标准化、自动化。”该公司总裁谭照生介绍说,从2013年起,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工厂化种香菇。与传统的只能冬、春两季种植相比,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种。

  “传统种植需大量砍树,我们制作菌包加入秸秆等材料,木屑用量减少40%,保护了环境。”谭照生说,2014年,该公司香菇销售达8亿元,利润比传统种植高出4倍以上。

  
  一试管菌种助农增收5000元

  时值初冬,随县耀兴大海公司的生产热火朝天。车间内,一袋袋白色菌种摆满架台。“本地香菇接种已经结束两个月了,这都是外地客户定制的。”公司老总秦大海说,“公司年产菌种300万斤,都是由试管中的母种繁育出来的。”

  走进母种培养室,笔者见到恒温箱内的试管母种。乳白色的培养基覆盖试管斜面的三分之一,上面长出毛茸茸的白色菌丝。

  “培养基加菌丝的重量,也就是20克左右,却能给菇农带来几千块的纯收入。”秦大海给我们算了笔账:一试管母种先繁育出5瓶原种,再繁育出50袋生产种,这50袋生产种可以满足500袋菌棒的种子需求。笔者走访随县菇农了解到,每袋菌棒的纯收益为10元。这样算下来,一试管菌种可以助农增收5000元!

  农民出身的秦大海,生产、销售香菇菌种已有35年,于1979年创办菌种厂,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30多年,他的公司年产香菇、木耳菌种150多万公斤,销往河南、陕西、四川等10余省份,涉及6000多户菇农。“现在,我们又研发出羊肚菌、竹荪的菌种,目前正在试种,希望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收益。”今年62岁的秦大海依然充满创业激情。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