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 墨斐“辞别”背后:观致遭遇利润销量双重瓶颈
1月6日,观致宣布,现任观致汽车首席执行官墨斐因个人原因,将于1月底辞职。在任命新的CEO之前,奇瑞汽车常务执行副总经理、观致汽车董事长陈安宁兼任代理CEO。
观致汽车的这一高管变动事出突然,引发汽车业界的关注。《每日 经济 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墨斐离职的当口,销量和盈利的双重提升任务正摆在观致汽车面前。
据网通社此前报道,观致2016年销量预期为10万辆,而2015年观致销量为不足1.5万辆。对此,观致相关人士表示,这一预期并不属实。
事实上,比销量目标更大的挑战来自盈利。相关信息显示,观致盈亏平衡点在5万辆左右,此前观致执行副总裁孙晓东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内,观致可以达到这一量级。
目前,观致仍然靠股东“输血”生存。2015年12月初,奇瑞官方表态,计划向观致增资10亿~20亿元。观致股东方、奇瑞汽车董事长兼CEO尹同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后期规划的10亿元提前到当期,是为了保证观致延续当下发展势头,尽快提升销量、实现利润。
然而,在观致正在步入正轨化发展的黎明前,任期上不满一年的CEO墨斐却宣布离职。观致官方称,这是由于墨斐的“个人原因”,并不会影响观致发展。但无论如何,通过销量提升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正在成为观致的当务之急。
CEO再度变动
这是观致品牌自2011年诞生以来,管理层第二次进行调整,与2015年初郭谦去职观致董事长引发的“地震”不同,这一次观致的日常工作并未受到明显波及。陈安宁向媒体表示,墨斐和孙晓东来观致后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观致完整的运营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墨斐与孙晓东将主要精力放在经销商渠道的拓展上,系统梳理了观致的价格体系,并在营销层面做出较为积极的变革,这使观致汽车的终端销量有所改观,不过距离主流合资车企仍有不小的差距。
有观点认为,“郭谦 卫思梵组合”时代,观致赢得了品质层面的认可,却错失了发展上量期。自“墨斐 孙晓东”组合之后,观致进入销量导向阶段。
陈安宁表示,墨斐离开是综合原因造成的,股东方的意愿并非是让他来一年就走了,而是希望他能在CEO的位置上长期干下去,“不能继续,双方都很遗憾”。
“观致正处于好转的前夕,此时墨斐的突然请辞着实令人意外。”观致汽车一位不具名人士向记者表示。2015年底,观致5上市,相比观致3而言,这款更贴近当下市场需求的SUV车型被观致汽车寄予厚望。
分析认为,不管墨斐的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还是与高层领导在发展思路出现了分歧,但对于观致汽车而言,频繁的人事变动始终是不利的信号。
奇瑞继续“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