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正文

受骗多从点陌生链接开始 年轻人成受害主群体

发布时间:2015-12-13 07:21:11  |   来源:中国宁波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蓉
受骗多从点陌生链接开始 年轻人成受害主群体


庄豪 绘

如今,各种诈骗纷至沓来,尤其是网络诈骗,年轻人已成为受害主群体,这与网购兴起、智能手机普及有很大的关系。但历数各类网络诈骗,有一个现象非常明显:诈骗多从点击陌生“网址链接”开始。为此,警方提醒市民,陌生链接千万不要随意点击,很可能会“吃”到木马程序,使绑定的银行卡被盗刷。

点击陌生链接木马偷偷“安家”

近段时间以来,涉及孩子的诈骗不断。前两天鄞州姜山的一位家长就被伪装成“校讯通”的诈骗软件给坑了,她点开网址一片空白,第二天银行卡里的钱就没了。

12月5日下午3时多,姜女士收到一条“学校”发来的短信,内容为:“姜××家长您好,我们学校对您的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进行了考核总结,请您在校讯通网址打开接收”。紧接着她又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请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并附上了一个网址。姜女士的女儿就在姜山读小学,信以为真就打开了链接,但进去后网页一直没有响应。她也没有在意,就把手机放下了,直到第二天中午,她打开手机才发现收到了好多条支付短信。

民警说,姜女士点的那个链接很有可能是一种木马病毒,一旦打开,手机、银行卡账户等信息就会被复制,从而盗刷手机绑定的银行卡。类似的诈骗还有很多,比如网购诈骗,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银行”积分兑换现金诈骗等。

“陌生链接”也进入高科技时代

网络诈骗受害者多为年轻人,且多从点击陌生链接开始。我市警方曾做过一个调查,在2000多名通讯(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20岁以下、21至30岁、31至40岁,分别占受害者总量的15.15%、47.86%和21.03%。而这些受害人中,超过半数是通过手机或者网络接收到诈骗信息的,而信息中往往会给出“链接”。

“现在不法分子给出的‘链接’也有一个新趋势———越来越高科技化。”民警说,在传统的网络诈骗中,不法分子会发送伪装成正轨网站的链接给受害者。受害者打开网址后,需要填写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钱才会被转走。如今情况有了变化,比如姜女士所经历的“校讯通”诈骗,她点开网址后就是一个空白网页,受害者还以为是自己网络不佳导致网页打开迟缓,殊不知木马程序早就在偷偷下载了。再加上现在是智能手机时代,银行卡与手机绑定是常态,用卡稍有不注意信息就会被窃取并利用。

“当然,也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犯罪分子现在也知道大家学会了用临时冻结账户来止损,所以植入木马后没有立即动手,而是等到后半夜受害者熟睡了再转账。所以说,现在的‘陌生链接’更难防范,杀伤力更大。”民警说。

手机“防范术”和“止损术”都得学

诈骗固然越来越高科技化,但市民的用卡习惯也得注意一下。

民警说,很多人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但为了图方便没有安装相应的防盗程序,等于是让网银在“裸奔”。同时,使用完毕后程序不退出,一直处于登录待机状况,显然增加了风险。

此外,在很多人眼里,手机病毒依然是个传说,没当回事,所以只要是个链接就敢点击。再加上不少市民的手机是对所有外来软件开放的,也就意味着木马程序毫无难度地就“入住”了。

所以,防范的要点,除了要学会用多次输错密码来临时冻结银行账户这一招“止损术”,也得学学手机“防范术”了。切记,不要轻易点击短信、QQ、邮箱、微信里面发过来的网址链接,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验证码,不要告诉任何人。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钱瑜 张楠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