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正文

庆阳:世界那么大带香包出国看看(图)

发布时间:2015-12-30 10:19:19  |   来源:中国甘肃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蓉
  原标题:刘兰芳:世界那么大带香包出国看看  刘兰芳和老人们探讨香包制作工艺。  刘兰芳和“绣娘”们一起制作香包。  刘兰芳在

  原标题:刘兰芳:世界那么大带香包出国看看


  刘兰芳和老人们探讨香包制作工艺。


  刘兰芳和“绣娘”们一起制作香包。


  刘兰芳在制作香包。


  2013年,刘兰芳在宁夏银川推介庆阳香包。

  12月的西峰,寒风瑟瑟。位于锦绣坊民俗文化街的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厅内温暖如春,琳琅满目的香包摆满了大小高低展台,公司总经理刘兰芳正在和她的“绣娘”们一起,设计制作着今年的新品。

  今年50岁的刘兰芳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人。 “第一眼看见老家的女人们缝制香包,就一下子迷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幼时学习香包制作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地留在刘兰芳的记忆深处。那时,零碎的针线和碎布片都被刘兰芳用来练习刺绣,乡间的集市上出售的绣品和新鲜的图案花样都会吸引她的眼光。在她看来,庆阳的香包不仅仅是节日时应景的“玩意儿”,更是女性细腻感情的寄托,承载着自己的心血和美好祝福。多年来,刘兰芳收藏、制作的香包不计其数,都被视为珍宝,用心保护传承。

  在公司展厅一角,一个造型别致的绿色香包引起了庆阳网(qingyangwang.com.cn)记者的注意。公司销售人员说,这款香包是为了纪念一位与刘兰芳有着不解之缘的人,这个人就是张伟峰。

  张伟峰是一位旅居法国的华人。今年1月6日,当她第一次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做工精致、造型多样的庆阳香包时,爱不释手,当即决定要订购一批香包带到法国。张伟峰远道而来的诚意和对庆阳香包的痴迷,打动了刘兰芳。为了让庆阳香包走得更远,也为了让张伟峰深切领悟小香包里蕴含的文化内涵,刘兰芳开始手把手地教张伟峰做刺绣。

  三天后,当张伟峰绣完最后一针时,她捧着自己的作品感慨地说:“这是庆阳文化价值的体现,是庆阳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她带着精美的庆阳香包和对刘兰芳的不舍之情返回法国。那一刻,庆阳香包开启了通往法国的“浪漫之旅”。

  事实上,这并不是庆阳香包第一次走出国门。从2002年第一次背着收藏和制作的香包参加上海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开始,到多次赴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推介,刘兰芳的足迹一次次远涉海外。在与香包结缘的几十年里,刘兰芳深刻地认识到:“香包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只有熟悉她的制作流程,深入了解她,才会爱上她、珍惜她,也才能更好地向外推介。”

  今年4月,刘兰芳受邀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等5所名校开设讲座,宣讲黄土地上的香包艺术。 “外国人对香包非常感兴趣,也对香包制作和刺绣工艺十分惊奇,只是他们不了解香包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而已。”她告诉在场的“洋”学员,庆阳香包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她是妇女表达感情的载体,是用来传递吉祥和祝福的信物。在这次交流活动中,她带去的香包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又一次把黄土高原的香包推向了世界舞台。

  经过多次赴国外研讨考察,去外地参加博览会观摩绣品,刘兰芳对庆阳香包的制作传承也有了新的想法。“把庆阳香包当做载体,加入国外的流行元素,推出适合外国人审美观的产品。同时,将我们国家传统的艺术风格保持下来,让外国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两项并举,可以让庆阳香包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丢掉,要传承下去就需要有奇思妙想,有大胆的突破性想法,这些不能只靠我一个人完成。”在谈到庆阳香包制作技艺的传承时,刘兰芳有些担心。“灵感与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我相信庆阳当地妇女的灵巧和智慧,香包制作和刺绣也应该被当做一项宝贵的技艺被长期传承下去。”

  近年来,刘兰芳的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开设培训班,为当地贫困妇女和残障人士提供了发挥自身价值、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生产外协点,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仅今年一年就培训当地妇女2000多人,目前累计有4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生产中,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妇女创业就业的热情。

  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辛勤努力,刘兰芳和许多庆阳香包艺术的传人们一起,把庆阳传统香包艺术带到了全国的展台。她制作的十二生肖、荷花系列、五毒挂件、手工刺绣拖鞋等系列作品多次获奖。(记者 陈思)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