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正文

广东查获4名猎狐追逃人员涉洗钱9亿元

发布时间:2015-12-11 14:37:4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沈洁
  被遣返人员  记者10日从广东珠海公安边防支队了解到,在对一批从澳门遣返的人员进行审查过程中,该支队连续查获公安部“猎狐行动”境外在逃嫌疑人4名,案件涉案金额高达9亿元。
原标题:查获4名猎狐追逃人员 涉洗钱9亿元揭秘中国神秘的猎狐行动

 

   团队面纱

   得有“三懂” 还得有“三高”

  2014年,公安部的“猎狐”专项行动共抓获680名外逃经济犯罪人员。其中,公安部“猎狐办”派出的60多个海外抓捕团队“无一失手”,均有捷报传回。

  “猎狐2015”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经侦局副局长刘冬介绍说,从2014年到2015年,猎狐行动的专项行动组已经轮换过人马。不过,这支20多人组成的队伍依然保持着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人员构成,甚至吸收进了“90后”的新鲜血液。

  成为“猎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刘冬说,得有“三懂”,还得有“三高”。

  所谓“三懂”,指的是懂侦查、懂法律、懂外语———不仅有公安经验、熟悉案件办理,而且精通国内外法律、有国际执法合作经历,并且熟悉外语,可以在国外与人交流。事实上,这支专业的团队知识背景非常广阔,很多是硕士以上学历,同时具备金融、经济、外语、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刑侦等多学科背景。

  而“三高”,则指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智商用来应对狡猾的“狐狸”,情商用来与相关国家地区执法部门协作,“逆商”则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艰难险境。

  “当然,还要有说走就走的体力,扛得住熬夜,经得住颠簸。”刘冬说。

  最后这条要求非常符合实际———2014年,“猎狐”专项行动组半年之内执行了70多次任务,经常是回国没几个小时又有新任务,得出发;三四天往返半个地球,也是常事。“随时接到电话拎包就去赶国际航班”,是他们的“常态”。

  艰苦行程的背后,是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的抓捕。

  比如,在抓捕潜逃尼日利亚8年的经济犯罪嫌疑人时,正值尼日利亚爆发埃博拉疫情。行动组到达后,确实有一名队员开始发高烧。所幸的是经过诊断,他所患的是疟疾而非埃博拉。为了不掉队,患病队员一直在房间楼道里跑步发汗,一天喝掉20瓶矿泉水,两天后退烧,跟上大部队。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