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正文

乡愁恋歌

发布时间:2015-12-09 09:14:52  |   来源:安徽电视台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竹
乡愁恋歌
  对小青,我是很有些敬佩和歆羡的。   他是从皖南一个叫做何湾的美丽山乡走出去的成功商企人士。在上海,在这中国最具世界经济特质的大都市,他与他的爱人,打开了通向事业的大门,开拓了属于自己的领地,累积了丰厚的人脉,创下了市场营销的品牌。这是多么使人感奋、引人励志、令人钦慕的人生业绩啊!   更重要的,而今,他又重拾少时的梦想,畅游诗歌的王国。潜之以境,恒之以心,力作不断,诗集迭出。这种文化的回归与从容,使作为成功商企人士的小青,生发出更多维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呈现出更多单纯的、朴素的、亲切的、美好的、宁静的、可爱的人文主义的灿亮元素。   小青对诗歌的不忍割舍,源自于他内心绵缠的乡愁。或者说,小青内心绵缠的乡愁,只有诗歌,才能承载与化解。这是我对小青重返诗坛的理解。这是小青的诗作无意提供的历历佐证。   读小青的诗,有这样一种感觉。   就是,读他一首诗,你很喜欢;读他两首诗,你很喜欢;读他三首诗,你还是很喜欢。   现在,我把他的这本诗集150首诗都读完了,我喜欢了这150首诗歌。   我也曾试图偷点懒,想跳着、挑着读一些,但我没能做到。   他的这首诗与另一首诗之间,都好像有只无形的手,互相牵拽,搭接起一条完整的诗路,引着你,一步一步走进乡愁缭绕的甜美而忧伤的意境。   “母亲的电话/一通就是半个小时/我只听清 后面那句/出梅时 记得回家/吃个梅鸡 补补身体”《我的江南》,母亲的一句叮嘱,就这样在耳边萦绕,让我们感动到心痛。   “空荡荡的老家/随处可见 锋利无比的物品/犁耙 铁镐 锄头……/再摸一摸 母亲留下的/剪刀 锥子 钢针”父辈们正是以这些《锋利的物品》,穿插着时光,开拓着岁月,把繁难而单调的日子,一路剪切成生活的琼花。   “母亲种的韭菜还在地里/割了一茬又一茬”这哪里是在《割韭菜》,母亲种的韭菜,分明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成为一组遗传密码,成为我们心头永远不会消逝的亲情记忆。   “那时还没有手机/也没装电话/她老人家走得太匆忙/甚至没留下任何联系方法/现在我们想她/也只能对着对面的小山/扯着嗓子 喊一声妈妈?”对母亲的思念,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根《高高的信号塔》,也会轻易勾起对母亲天黑呼儿的回忆。   “妹妹的嫁妆/也漆成了枣红色/我看见妈妈?揉着眼角/悄悄?放进去/几粒最大的红枣”《秋风中的枣树》,这样传递出情,爱,和痛。如歌的往事,就这样在我们面前复原般地铺展。   “我就像一粒秕谷/轻飘飘地/被簸出了故乡……而我只能期待/归隐于点缀绿化的浮土”《一粒秕谷》,凸现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到来,其实都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左右的。有多少人像秕谷一样,被簸出了故乡。这一代人,除了“归隐于点缀绿化的浮土”,我们的精神,还能真正回得去吗?   “我们只是奔波在/城市 与故乡之间的/行者……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想另一个地方的好/来去匆匆/很多时候 只为寻找/回家的感觉”所有的人,其实都是《行者》;所有的人生,其实也都是《行者》。而所有的行者,最终都在寻找回家的感觉。小青的诗,总是这样不经意间道出人性最繁复的命题。   诗歌,曾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遥想那些远去的十八九岁的青春岁月,我们都是一群“仰头族”。我们仰头,仰望太阳,仰望月亮,仰望流云,仰望飞鸟,仰望星空。我们仰头,把植根大地的青春向往,向着晨曦吐露,向着夕阳抒情。   流水一样的时光,淡泊了我们曾经怎么的诗情心绪!大地上的事物,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粗陋而现实?许多许多的美好,已杳然如风;许多许多的感动,已隐然不再。感谢小青,以诗歌的激情,重新点燃起我们心中的精神火炬,让我们依然以理想的名义,再次仰望星空,再次燃烧激情!  

  《受潮的琴弦》杨小青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本文为书序

  罗光成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