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正文

箫·月·夜

发布时间:2015-12-09 09:14:52  |   来源:安徽电视台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竹
箫·月·夜
  青山隐隐,水迢迢,深秋季节,一轮明月朗照尘寰,月下,草木衰零,廿四桥上,韩绰判官一袭青衫,长身玉立,轻按玉箫,那幽咽、清逸的箫声,让人立刻堕入空明悠远的世外,恍若一叶孤舟独钓寒江雪的寂寞,一心恬淡梅香疏影里的怡然,清风明月泊舟江心的静寂……   读杜牧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眼前总是这样一幅画面。杜牧是个浪漫的才子,连问候朋友的境况,也是这般的与众不同,他不问:“寒梅著花未?”,也不问“能饮一杯无?”,却问,廿四桥明月下,你这风流俊美的才郎于何处教人吹箫?扬州的秋月,本就易惹愁绪,《红楼梦》里,林妹妹思扬州时,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免不了临风洒泪。而杜牧这一问,竟使得洞箫有情,秋月含悲了。   笛声恬淡,箫声沉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便是箫的性情,箫,恰如知己,人生中,得一知己难,而世事如水,漫浸了岁月的风霜,在我们的心上留下多少短短长长的隐痛,无处诉说,那就在月明之夜,一箫,一人,一月,尽情倾诉,不需要谁懂得,不需要谁安慰,就这样沉醉忘我,一曲箫声,一生冷暖,将这饱浸了沧桑与悲喜的心酒,一饮而尽,那将是怎样一种淋漓快意的时刻?   笛是亲民的,牧童歌女,倚一横笛,皆可成曲。箫却是清高的,箫声里,藏着的是幽怨,也是冷艳。诗文辞赋中,携箫者,大多是文人雅士。古语有云:“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焚不能毁其节”,箫乃竹制乐器,自然具有竹的品格气度,中国古代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握乐器之人,当有手中乐器之“品”,方能合二为一,浑然天成。这“品”字,是淡泊致远,清心寡欲,远离酒色财气的高远;是飘然世外,不垢尘污,超然名利世俗的清逸;是清静无为,情寄山水,怡然山林旷野的超脱。   乐为心音,有了这样清虚淡远之风,这般谦谦君子的情怀,才能一箫在手,吹出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余韵,才能演绎出端庄深沉,醇厚哀婉的气韵,听中国十大古曲之《梅花三弄》,它的开始部分就有箫,凝重深情,有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境与气质。   《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一出场,总是未见其人,先闻箫声。桃花岛试剑亭上有副对联:“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黄药师是个亦正亦邪、遗世独立的高人,华山论剑的四大宗师,西毒阴毒,北丐污俗,南帝亲佛,唯有黄药师,琴棋书画,奇门遁甲无一不精,隐居桃花岛,不问世事,孤高自许,很少涉足江湖,对妻子情深如许,才配得上一支玉箫,独处天涯。   《吕氏春秋》中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后人将伶伦所制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尚书·益稷》中记载“箾韶九成,凤凰来仪”,说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名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这部乐舞就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风俗通》也记载:“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意思是舜作的排箫由长短不一的律管编排而成,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算来,箫距今该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曾被称为“篴”、“竖篴”或“羌笛”。 《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 篴为竖吹,这或许就是箫的前身。还有洞箫与琴箫的区别,洞箫流传至今,并常以“玉箫”称之,箫非玉制,但以“玉”为名,恐怕不仅是它色润如玉,更是吹箫之人性情如玉罢了,难怪杜牧要称韩绰为“玉人”了!但琴箫却失传了,金庸《笑傲江湖》中写到令狐冲与任盈盈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任盈盈用的大约就是这种琴箫,可惜,《笑傲江湖曲》不在,琴箫也不在了,最美的东西往往都是绝唱。   笙箫不宜入世,入世便为繁华所累,像弄玉和萧史这一对世外仙侣,才吹得出这一种绝代佳话。“箫来天霜,琴生海波”,箫声响起,呜咽幽静,恰似秋日清晨,一天薄霜,莹白如绡,是一种洁净的愁与怨,不沾染一丝尘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闻?”   听箫,当于三五月明之夜,芦花萧瑟之秋,于盈盈碧水之畔,暂忘了红尘万丈,人间冷暖,对着月,对着心,对着箫,趟一回山长水阔,悲一番沧海桑田,醉一场三千离觞。   王玉洁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