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以案说险:谨慎对待“高收益”理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3·15以案说险:谨慎对待“高收益”理财

2025-03-14 16:12

来源:自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帮助社会公众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平安产险苏州分公司全面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现结合典型案例,以案普法,进一步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营造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退休教师蔡阿姨,一直对投资理财感兴趣,希望能通过理财增加收入。某日,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知名投资公司理财顾问的电话,对方声称有一个独家的“高收益、低风险”投资项目,年化收益率高达20%,且有内部渠道可以优先参与。在“理财顾问”的劝说下,刘阿姨被高额回报所吸引,投资了大部分积蓄。不久,她发现所谓的投资项目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理财顾问”也联系不上,积蓄全部损失。

此类诈骗利用了人们追求高收益的心理,通过虚假承诺吸引受害者投资。诈骗者通常会冒充专业投资顾问,利用虚假的公司背景和投资项目,制造出专业和可信的假象,从而骗取受害者的信任和资金。

平安产险在此提现各位消费者谨慎对待“高收益”承诺。任何承诺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都应持怀疑态度。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没有所谓的“低风险、高收益”投资项目。在投资前,应深入调查项目的真实性,包括公司的背景、项目详情、市场评价等。

咨询正规金融机构。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应咨询正规金融机构或注册投资顾问的意见,获取专业的投资建议。正规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顾问会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核实信息真实性。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公司和项目的信息,包括查询公司注册信息、项目批文、投资合同等,避免被虚假信息所骗。

保持警惕。对于主动联系的投资机会,尤其是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冲动决策。

教育与培训。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了解基本的投资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文/姑苏)

审核:沈洁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