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以案说险:如何识破非法中介陷阱?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帮助社会公众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平安产险苏州分公司全面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现结合典型案例,以案普法,进一步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营造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近期,王先生通过某社交平台联系到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对方声称可提供“车险保费5折优惠”。王先生支付费用后收到一份电子保单,但次月车辆出险时,保险公司却告知“保单不存在”。经调查发现,该中介通过伪造保险公司印章、虚构保单号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目前已被警方立案。
本案中,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的“保险代理公司”就是非法中介的角色,其通过虚假宣传、高赔付骗取消费者信任,实际为了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目前,非法中介手段形形色色,比如伪造技术升级,非法中介利用PS技术制作高仿真保单,甚至仿冒保险公司官网查询页面;精准话术诱导,以“内部渠道”“限时优惠”为噱头,针对比价平台用户定向营销;资金流向异常,要求消费者将保费转入个人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规避监管视线。
平安产险在此提醒各位消费者三查两核,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方APP、客服热线三重渠道查验保单,并核对投保人信息、保单号、险种是否与合同一致;警惕价格陷阱,商业车险费率受银保监会严格监管,宣称“5折以下优惠”多为骗局;留存交易凭证,要求中介出具加盖公章的授权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电子证据。(文/姑苏)
审核:沈洁